陕西某租赁有限公司与陕西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执行标的为160万余元,在执前和解阶段了解到涉案公司不能主动履行后,碑林法院将案件迅速流转至速执团队正式立案。综合考量双方现实境况、执行时间等因素,果断划扣,并对被执行企业信息予以屏蔽,在促进案件结案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减少对企业经营和信用的影响。
近年来,碑林区纵深推进“诉源、执源、访源”联动治理,创新“执前和解+案件速执+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在执行立案前对5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优先使用,督促和激励义务人及时自觉履行或者达成和解,进而减少执行案件数量、缩短当事人兑现胜诉权益的时间。此外,碑林区还落地全省首家实体金融纠纷诉源治理调解工作站,建立“无讼社区”创建示范点22个,吸纳各类调解组织31个,在册调解员扩大到300余人,全面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链条“解纷网”。
和优化诉源治理一样,碑林区在探索拓展执法监督新渠道方面也走出一条“新路径”。碑林区人大、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等多部门通过联席会议、案件协调、联合宣传、实地评估等方式,协同构建多元融合执法监督机制;开发非现场执法案件线上办理通道,实行行政执法在线办案、动态追溯、网上监管,压减现场检查次数,降低无效巡查时间,平均办结时间压缩30%。选聘20名行政执法监督员,设立8个执法监督联系点,定期组织政府法律顾问和社会执法监督员全程观摩执法流程,实现执法重难点问题线索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