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智》:此项目取得亚开行技术援助的背景是什么?您认为这对项目的推进有何帮助?
李雪梅:亚洲开发银行每年都会设立专门的课题研究项目,2022年我们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从网上了解到亚开行生态项目信息,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迅速与多位专家学者一起讨论课题申报,最后决定以大秦岭生态保护为主题申报了“秦岭国家公园淡水系统保护与修复机制与策略研究”课题,经过竞标最终获得了亚开行的支持。
亚开行的资金不仅帮助我们扩展了研究规模,还使我们能够邀请到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共同参与,为项目引入了先进的国际生态保护理念和科学技术。可以说,亚开行的支持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秦智》: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您和团队设定了哪些具体的研究目标?
李雪梅:我们设定了四大研究目标。首先是制定关于秦岭国家公园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统筹管理,信息共享,政策建议;二是绘制关键淡水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图以及评估健康状态的方法。这是为了构建一整套淡水生态保护的政策体系;三是编制生态系统保护的技术指南,开展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特别是在河流水坝退役和连通性修复方面,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评估和实用指南,确保保护和修复过程的科学性;四是建立长久的淡水保护资金支持体系建设。另外,还对工作人员以及大众进行淡水生态系统的治理知识普及,培训地方管理者,组织国际研讨会,为政府制定区域性跨省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03 挑战与应对:科研中的多重磨砺
《秦智》:在研究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
李雪梅:课题研究的难点不只在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于跨部门协作的复杂性。协调各地专家的时间、确保与各部门的交流通畅、获得秦岭景区的配合调研、项目主管部门的支持,都是我们面临的实际挑战。通过努力我们还是获得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04 生态保护的桥头堡:西部中心的角色与多维度影响力
《秦智》:您如何评价西部中心在大秦岭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
李雪梅:西部中心以大秦岭生态保护研究和推动为己任。我们既承担着研究的重任,同时也积极将成果推广和落地。比如,我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参阅,积极与地方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沟通,以此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中心的定位不仅是研究机构,更是促进政策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西部中心的作用,让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秦智》:西部中心如何通过研究成果支持政策制定者?
李雪梅:西部中心会定期向陕西省人大和政协汇报研究成果,提交为提案或议案。我们也会把成果整理成报告,送呈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这样不仅能得到政策层面的重视,也便于生态保护措施在实际中得到落实。这种方式可以说是让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政府需求和生态保护的实际。
05 从科技到未来:描绘大秦岭的生态蓝图
《秦智》:您对大秦岭生态保护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雪梅:大秦岭的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保护与绿色发展如何共存,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未来,我认为最具挑战的就是跨区域协调和绿色发展的双重压力。大秦岭跨越六省一市,如何在区域政策上达成一致,同时建立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我们也要积极组织和阿尔卑斯山开展交流,两山对话、互动互学。
《秦智》:您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哪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