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西安联通
  • 西凤酒广告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AI时代,如何重塑教育新生态?

AI时代,如何重塑教育新生态?
2025-04-21 10:09:22 来源:华商报

4月18日,2025年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西安站)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陕西省教育学会主办,西安市铁一中学承办,以“全面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为主题,特邀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到会演讲分享。

李政涛:数智技术引领教育“真用深改”

数智教育需要改变什么?如何改变?要解决什么问题?避免什么误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从多个方面进行阐释:“DeepSeek对传统基础教育是体系性的颠覆,人类基础教育体系从此将从无DeepSeek的旧体系,转向有DeepSeek的新体系。它带给基础教育体系上的革新,进而重启了人类的基础教育整个体系。”

李政涛认为,以DeepSeek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中小学教育体系。他强调,这种改变要体现在“真实应用”和“深度革新”两方面:真实应用在于,技术要真正用起来,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好帮手,做到“好用、常用”。同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甚至师生习惯都需要更新,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新人才。而深度革新,改变的不仅是工具升级,更要推动教育观念、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转变。技术要为教育目标服务,教育也要为技术“赋予灵魂”,不偏离育人初心。

尤其注意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避免陷入误区,别“换技术不换旧模式”,避免继续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思维培养……智能技术要让教育更高效、更人性化,但核心始终是“培养人”,而不是被技术牵着走。

唐江澎:AI时代需要“站立不倒”的人格力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学生画像’,这种画像既表达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文本里,也常见于民间老百姓的教育流行语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江澎在专题讲座中以“AI时代的学生自画像”为题发言。

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唐江澎抛出了一个“时代之问”:“AI时代的学生形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他强调,在机器智能不断进化的今天,教育必须回归育人本质。永远挺膺站立在AI的前面,永远做AI的主人,就要不断书写确立、不断放大强化大写的“人”。

唐江澎提出了AI时代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首先是终身运动者,珍爱生命,热爱运动,充满活力;其次是责任担当者,立身善良,心怀感恩,追求理想;再次是问题解决者,终身学习,独立思考,保持好奇心;最后是优雅生活者,以敏锐的美感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他特别强调,在AI面前,刷题训练得来的“一技之长”可能会落荒而逃,而立德树人涵养的“优秀人格”将会屹立不倒。

唐江澎呼吁教育界积极应对变革:“如果未来考试允许使用Deep-Seek,如果小学考试使用计算器成为标配,我们今天的大量训练是否还有意义?”他提醒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思考学习方式,减少无效训练,聚焦人格塑造和核心素养培养。他的观点引发在场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也为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

庆群:以“立德树人”重塑未来教育新模式

西安市铁一中学校长庆群以该校在追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为载体,对“立德树人”的内涵进行了多维度的诠释,并分享了对“人”全方位培养的体系建设,为促进基础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一种理解与可能。

庆群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数字化时代,知识获取日益便捷,但人性的培育不可替代。她提出,新时代的“德”应包含多元维度:一是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二是培养数字公民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与道德底线;三是拓展全球胜任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解决问题。“人工智能越发达,越需守护人性的光芒。”她认为,好奇心、创造力、审美力等特质是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教育应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通过跨学科融合、社会实践等路径,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庆群指出,未来学校将打破传统边界,形成“人机协同、个性发展”的新生态。她呼吁教育者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但需警惕“唯技术论”,“教师的情感传递与价值观引领不可替代。教育强国之路,要始于每一所学校的深耕。”

据悉,本次论坛来自全国中小学校长、教师、基础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行政部门代表及关心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通过“实地考察+教学观摩+主题交流+跨界对话”四维研讨模式,共商育人良策,让古都西安在千年文化与现代教育的交响中,共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记者 千朋茹 杨芷瑶

来源:华商报大风新闻

(责任编辑:白睿祺 李晓庆)
关键词:AI,教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