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不再是简单的形象复刻,而是历史文化更形象、更立体的展示和文化创意的更新迭代。这些蕴含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东方美学意蕴的产品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文创的根基就是文化。
数字赋能:眺望文创未来
除了实物文创,数实结合已成为文创产业的新趋势。西安博物院全新推出的“数字水”,就将数字技术和富硒水“玩”出了新花样。
“数字水”瓶身的标签上醒目地标注着“请撕开我”几个字。撕开标签,扫描二维码,一款名为《宝箱记》的小游戏便会带你进入文物的世界。寻宝、做任务、通关,不知不觉间,50件馆藏文物逐一和玩家见面,关于这些文物的知识也以这种有趣的方式被玩家知晓。
一边喝水、一边学知识,3.5元的售价让这款水成为西安博物院水吧和自助售卖机里最“火”的商品。“想要通过文创讲好文物故事,必须不断创新。在与科技相融合的同时和市场接轨,创作出更受当代年轻人欢迎的文创产品,满足年轻群体的内心需求,是文创创新的必经之路。”西安博物院文创部主任祁晓东介绍,仅今年上半年,西安博物院就已开发推出文创产品10个系列113种单品。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丰富的参观体验,8月1日,西安博物院在馆内增设了“气象长安”沉浸式环幕影院,让观众在360度环形屏幕中领略万国来朝、曲江踏春、上元灯会等盛唐景象。置身其中,目之所及皆是壮观的长安街景。随着画面的变化,观众赞叹声不断。“后续,我们还将推出元宇宙虚拟数字体验空间,以馆藏文物为主线创作故事化的体验场景,让观众在更加震撼的视听感受中认识文物、了解历史。”祁晓东说。
如今,数字技术已经融入文化产品生产过程全链条。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数字文创产品和项目打通了产品与服务、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文化创意的“赋形”与传播。
从以馆藏文物为原型设计的数实艺术品“嫦娥玉兔镜”,到足不出户实现线上逛馆的大唐西市数字博物馆,自“元宇宙”“数字藏品”兴起之初,大唐西市博物馆便开始深研“数字+文创”领域。大唐西市自主研发建设的版权及艺术品登记交易区块链——大唐链,作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构建起完整的数字版权生态系统,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活力。8月1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入驻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并签约“博物馆数智联盟”,通过探索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博物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文创产业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创造活力。
不断提高本土文创设计、开发、运营能力,陕西文创企业及相关工作者将陕西历史文化、艺术人文价值转换成商业价值,推出更多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创产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与各行各业相融合的“文创+”新业态。陕西文创产业发展未来可期!(记者 柏桦 实习生 张静)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