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6∶1,较上年缩小0.08。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5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5.7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5.39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数27.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6%。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25.09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12.1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16.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68.9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29.6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91.6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83.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107.8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60.24万人。
全省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有862个,床位11.5万张,收养人数6.2万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3897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9.8万张,服务人次数达196.6万人次。截止2021年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10.4万户18.6万人,平均保障标准651元/人月;农村低保50.9万户115.9万人,平均保障标准5329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12.5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约3.8万人,基本生活标准6279—1584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1—12月,临时救助71.4万人次。
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统称为GDP。
六大高耗能行业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高技术制造业指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
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指截止每年12月31日,由科技部认定的,且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在有效期(自发证日起三年)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