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学阶段于你们而言,不仅是求知求学、创新创造的黄金时期,更是启迪思想、塑造品格、淬炼人生内核的关键时期。在此开学“第一课”,我想和大家分享四点期望:
一、坚定理想信念,以家国情怀锚定人生坐标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家国情怀是成长的“指南针”,二者相融共生,方能为人生锚定清晰坐标。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志,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赤子心,无数人用行动证明:没有坚定的理想,人生便如飘萍无依;缺少家国的底色,理想也会失去方向与力量。
或许此刻的你们,正在为专业学习规划路径,为课余生活探索可能,但请别忘了在自己的理想中装上更加辽阔的天地。你们成长于国家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更应该明白:个人的理想从来不是“独善其身”的小目标,而是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大追求”——当你们把专业所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把青春热血融入国家建设的浪潮,人生坐标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大学生活也会因这份“国之大者”的担当,变得更有分量、更有意义。
泰戈尔在诗中说“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我们求学求知、锤炼本领,正是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光”,既能照亮个人前路,更要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增光添彩。
二、坚持追求卓越,以扎实学识夯实专业根基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刚刚完成军训的你们,已经体会到追求卓越的力量。在今年九三阅兵中,我校冶金97级校友拜颖鑫以200多天风雨无阻、每日训练数万步、走100米偏差不超10厘米的坚持脱颖而出,作为预备役部队方阵领队接受全国人民检阅。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把专业做到极致,才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同学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专业学习是你们探索未来的第一块基石,绝非“完成学分”的被动任务,是一场与自我认知、学科本质对话的深度探索。当你们翻开专业课本,面对的不只是公式定理与理论框架,更是该领域无数前辈用实践与思考搭建的知识体系——课堂上忽略的一个实验误差分析,可能藏着未来科研中的关键变量;课后敷衍的一次文献综述,或许错过的是打开学科前沿的钥匙。追求卓越,本质上是拒绝“浅尝辄止”的惰性,是在别人满足于“及格万岁”时,主动追问“为什么”,主动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触摸专业内核的尝试,成为“理解-应用-创造”的螺旋上升。
同学们,大学阶段,卓越不是遥不可及的标签,而是藏在拒绝“考前突击”的坚持里,藏在主动向老师提问的勇气里,藏在和同学组队攻克难题的协作里,藏在每一次对“更好”的追求里。愿你们以“滴水穿石”的耐心积累学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专业,让今日打下的每一寸根基,都成为明日突破的底气和托举梦想的力量。
三、坚持系统思维,以独立思考穿透信息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