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 西凤酒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你想和谁做大学公寓的室友?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你想和谁做大学公寓的室友?
2025-09-16 11:13:40 来源:西安欧亚学院

一个宿舍,能影响一段大学人生吗?

前几天新生报到,在春山里学生公寓,我听到不少家长、学生对欧亚校园的称赞。我们的老师和导生们不仅向新生们介绍物理环境,还讲起学校的特色文化。例如今年5月,春山里发布选房公告时,我们打破了传统高校按照班级、专业分配宿舍的惯例,以兴趣组团、个性匹配为核心,让不同专业与背景的学生得以在生活场景中自然链接。公告一经发布,收获了众多点赞,很多人说“欧亚是懂大学生的”“这是‘以人为本’幸福价值观的体现”。

春山里学生公寓

春山里学生公寓

其实这样的举措在哈佛大学早已实施。《成长1+1》作者王可初入哈佛时,被学校所倡导的“混住”宿舍制深深吸引:入学前的夏天,学校会要求每一位新生填写住宿申请表——从希望有几个室友、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社交习惯到一些其他个人问题,几乎无所不包。之后哈佛的新生主任会花一整个夏天的时间,亲自审阅这1650份申请表,将兴趣和背景不同的学生搭配起来,以此分配宿舍。哈佛这一“混搭”制度被王可称为“艺术”——这种“有意而为的不同”,让她遇到了原本一生都可能不会打交道的人,不仅丰富了她的学习旅程,更让她学会了如何在多元中找到自我,意义非凡。

所以无论是欧亚的“春山里模式”,还是哈佛的“混住”宿舍制,背后都蕴含着相同的逻辑: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学会与他人相处、逐步走向社会的场域。宿舍,常常就是他们完成这一转变的起点。

这样的育人逻辑,在组织管理理论中也能找到踪影。学界对于“人”的定义经过长时间的流变,逐渐形成了“自然人”“社会人”“组织人”“专业人”四大定义。在“四人”理论的启发下,欧亚探索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高校的学生成长路径:从只关注学生“专业化”发展,转向全面推动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组织人”“专业人”的多维度发展,并由此开启了从学生组织形态、空间环境到教育教学的一系列尝试与变革。

作为“自然人”,学生需要被看见最基础的生活诉求。今天的学生成长环境较上一代完善得多,他们早已习惯了更整洁的居住环境、更完备的生活条件。那种艰苦年代里的宿舍环境,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基本诉求。有些教育工作者无视这一点,总是强调我们当年如何如何,这会让学生在最初的体验里产生对学校的疏离感与抗拒感。

我们从很早开始,就持续翻新宿舍、新建公寓,改造学习空间。看上去,这些只是环境层面的改善,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理念:正视学生作为“自然人”的基本需求,让他们在校园里生活得舒心、体面、有尊严。只有当一个人最基础的生活感受被看见,他才可能更安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成长。

当生活有了安顿,便要推动学生作为“社会人”去交流、去融合。美国学者文森特·汀托(Vincent Tinto)曾提出著名的“辍学理论”,他将高校视为学术系统和社交系统构成的整体,学生需同时实现学术融合和社交融合。若任一融合失败,学生便容易产生辍学意向。换言之,学生在大学里遇到的最大挑战,并不总是知识的难度,还有其能否在校园里建立起归属感和可以依靠的关系网络。

我们建成了八大青年社区,通过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与朋辈交流,帮助学生不断扩展社交途径,在点滴日常中结识更多伙伴、建立更多联结。许多学生告诉我,正是在社区氛围的影响下,他们真正感受到“大学不是一个人的旅程”,而是一群人彼此陪伴、共同成长的经历。

关键词: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