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实验室里,他埋头钻研,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在升学深造的赛道上,他厚积薄发,顺利通过2025年华中科技大学复试,目前已被成功录取。他是艾力·尼亚孜,一位用坚持与智慧实现“科研+学业”“双线突破”的化工学子,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曲青春与梦想交织的赞歌。
从迷茫到坚定:科研之路的起点
艾力刚进入大学时也曾迷茫,但他选择主动走进实验室,积极探索自己的学习科研兴趣,努力挖掘自己的无限潜力,跟随张良教授开启科研之旅。大二时,他积极主持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从此踏上科研之路。他强调课程学习为科研奠定了基础,并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将科研训练视为“成果孵化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科研学术突破:本科生也能发高水平论文?
“只要敢想敢做,本科生一样可以。”艾力说道。每天清晨,当其他同学还在睡梦中时,他就已经来到实验室;深夜,当校园渐渐安静下来,他的实验数据记录本上又添了新的一页。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半,期间经历了数十次实验失败,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导师的指导下,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nterm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分区:SCI一区Top;最新影响因子:7.7)上发表学术论文,该成果创造了学院本科生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的历史。“当收到录用邮件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艾力说。
继续升学深造:从实验室到名校,他做了什么?
在科研取得突破的同时,艾力并未放松学业。他深知,扎实的专业基础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艾力这样形容他的备考经历。在决定报考研究生后,他面临着科研项目收尾和备考的双重压力。每天在图书馆学习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艾力还运用“三维时间管理法”,将每天划分为科研、备考和课程学习三个区块。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科研任务,甚至在暑假期间,他主动申请留在学校继续科研和学习。艾力将科研与考研内容相结合,在推进科研的同时,又能巩固专业知识。“备考就像做科研,需要明确目标、制定计划、严格执行。”艾力总结道。
如今,这个曾经在实验室里手忙脚乱的大学新生,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从容应对多重挑战的准研究生,目前艾力顺利通过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复试,已经被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录取,继续他的科研之旅。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它是无数个日夜坚持的结果,是敢于突破自我的勇气,更是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的智慧。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像艾力这样的青年学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