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凤酒广告
  • 广告|西安联通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鲁杰、臧国强: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根基

西北工业大学鲁杰、臧国强: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根基
2024-10-30 10:30:34 来源:陕西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肩负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根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担当新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高等教育首先要坚守正确办学方向。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推动高校党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促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制度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关键在于提升高校制度执行能力。高校要坚持运用整体性、系统性思维,通过科学论证、试点运行和听取各方意见推进制度体系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要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以聚焦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人才、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标,推动高校在育人方式、科研范式、办学模式、治理体系等方面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一体化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科研评定、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制度体系,突出本校特色,激发制度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

高校教师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人才,首先必须打造一支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突破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支撑。高校要坚持以“德”为先,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需求,以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标准遴选优秀人才,建好教师人才队伍“后备军”和“蓄水池”。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平台,拓展人才国际视野,千方百计引进顶尖人才,汇聚更多智慧资源、创新要素。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加强人才队伍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培训,使之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畅通交流合作渠道,鼓励教师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专业的学术共同体,建设“大团队”,催生“大成果”。联合行业知名高校,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创造多元化的人才成长渠道。

优化人才评价机制。要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破除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一是尊重人才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将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社会贡献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推动形成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二是积极探索更为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分类设置评价周期,突出业内同行评价,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树牢重质量、重贡献的评价导向。三是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和信誉制度,实施退出和问责机制,确保人才评价公平公正公开。

培养创新人才

涵养人才“蓄水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劳动者是高等教育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高校要紧跟未来人才需求总量和结构性变化,加快完善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人才机制,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涵养创新型人才“蓄水池”,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考习惯及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平台实践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加强校企供需对接工作,将学生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实习实践纳入培养体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其知识结构、增强其创新能力。要探索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基于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发挥竞赛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术课题研究、科技项目研发、组织管理实践,实现学习、研究、实践的一体化。支持开设以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为导向的创新实验室课程,开展社会调查和野外调查等实践活动。鼓励成立创新素养培育类学生社团,为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与校园科技节、文化节、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有机融合,通过综合性社会实践、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新展示、文体展演等活动,丰富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经历,激发创新动力。设立学生创新项目孵化库,支持学生围绕现实问题和未来需求开展研究,推动成果转移转化,以项目化学习推动学生创新素养培育。

作者:鲁杰 臧国强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白睿祺 李晓庆)
关键词:西北工业大学,鲁杰,臧国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