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经济、科技落后,国内钢结构专业还处于萌芽状态,加上受到钢产量的限制,关于钢结构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我国钢结构应用有了起步,国际上的一些设计标准及规范已不适应我国国情及工程实践的需要,制定我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迫在眉睫。
一个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国家标准,一个强国不能没有让世界认可的国家标准,这是陈绍蕃学术报国的信仰。从1972年编制我国第一部《钢结构设计规范》直到2017年的第四部,作为主要参与人,陈绍蕃都被委以重任。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是具有法规性质的纲领性技术文件,其严谨性可想而知。规范中看似干巴巴的规定、条款,背后往往有着繁复的理论推导和严谨的实验论证。在编制及其后修订的过程中,陈绍蕃参阅了大量的国外文献资料,经过理论推导、实验验证,提出了许多有创新意义的新规定,多处修正了参考蓝本及旧版中的不当和错误之处,为科学引导我国钢结构设计事业的与时俱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绍蕃精通英语、法语,也能阅读俄文、德文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多年来,他在国际权威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被国际钢结构会议推举为会议科学委员会成员。
1980年,他带领我国专家组参加了《钢结构材料与设计》国际标准讨论会,发现了标准草案的错误并提出了修改意见。这位来自中国学者的修改意见经过严密论证后,得到了与会国际专家的充分肯定。他用英文撰写的学术论文,被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列为参考文献。正是有了陈绍蕃等几位在钢结构领域成绩卓著的学术界泰斗,我国在国际钢结构领域才得以扬眉吐气,最终享有了学术大国地位。
“我这一辈子只是做了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
西安建大土木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南面的巨石上,镌刻的“实践出真知”出自陈绍蕃手书。陈绍蕃的半身铜像安放于中心前的草坪中,先生左手托举2016年出版的第四版《钢结构设计原理》,右手持笔,目光凝视前方,温和地注视着校园里往来穿梭的学子。
陈绍蕃对事业爱得执著。他撰写的《钢结构设计原理》是我国钢结构领域第一本入选国家“百部研究生优秀教材”的著作,主编的本科生教材《钢结构》始终是国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首选。1978年,陈绍蕃主编我国高校第一本统编本科教材《钢结构》,为编出能够反映科技先进水平且又便于学生学习的教科书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就在关键时刻,陈教授腿部骨折住进了医院。疼痛折磨着他,但为不影响编写进度,年近花甲的陈教授硬是撑着病体完成了所有的工作。2010年,91岁高龄的陈先生再次修订面向本科生的《钢结构》,即便是修订这本已被学界奉为圭臬的教材,他仍然一丝不苟。
陈绍蕃教授一生致力于钢结构工程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桃李天下,深受学生和业界的爱戴。陈绍蕃对学生学术研究要求之严是出了名的,对学生的论文总是认真审查,对其中的观点甚至标点符号、错字漏字都不放过,对文中提到的他不熟悉的参考文献都要到图书馆一一查对。陈先生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曾受教于他的学生深受感动,他这种言传身教的治学态度,深深地烙在年轻学者的心上,成为他们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有人说,大才必定朴实无华。每当有人谈及他一生的成就时,陈先生总是淡然一笑:“我这一辈子,只是做了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欣慰的是,我的路走对了,我这一生,无怨无悔。”先生出生于二月,二月里梅花开得正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陈绍蕃教授的感召下,后学的心里早已埋下了学术修身、自强报国、早日建成钢结构强国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继续开出一朵朵傲骨的梅花,在中国大地上暗香浮动。(王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