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中旬,97岁高龄的陈绍蕃教授静坐在书桌前,就《光明日报》12月1日刊发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文撰写感悟。先生写到:“大学乃学术之殿堂,大学人当以学术来修身。修身即个体精神力量与国家民族命运的良性互动,由此实现人的完成和使命的完成。”2017年3月21日,陈绍蕃教授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8岁。
陈绍蕃,新中国钢结构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从事土木工程事业77年,是我国钢结构首部国家规范及最新规范的主要起草人,在我国钢结构稳定基本理论和设计规范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从事教育事业67年,培养了我国钢结构方向的首批博士毕业生,被国内同行专家誉为我国钢结构教育领域的一代宗师。1986年9月,陈绍蕃教授被国家教委和中国教育工会评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陈绍蕃先生一生学术修身、自强报国的奋斗史一直激励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不断向前。
“以国家利益为根本,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翻开陈绍蕃先生的档案,其履历、自传、鉴定、学术等十大类史料,见证了他从1950年到2006年的人生奋斗历程,也记录了他坚如磐石的学术报国初心。
陈绍蕃祖籍浙江海盐,1919年2月2日生于北京。父亲陈大齐曾任北京大学代校长,从小耳闻目睹旧中国的衰败景象,加之深受父辈的熏陶,用科技知识报国救国的思想早早地在他的心里扎牢了根。
他对国家爱得是如此深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根深蒂固地在他的血脉里流淌。1940年,陈绍蕃从上海大学毕业时,上海已被日军侵占,他差不多用了半年多时间从上海途经香港辗转到重庆。194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已两年的陈绍蕃赴美进行桥梁工程实习,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拼命学习专业知识,一年学习期满后立即回国。
在陈绍蕃的人事档案中,最早的一份史料是他1950年2月25日手写的履历自传:“抗战胜利之后,眼看政(治)协(商)的协议被破坏,内战又起,感到国家前途的渺茫……对国民党的不满和对豪门的痛恨一天天加剧。”1948年,国民党陆续裹挟大批学者、专家逃往台湾,陈父对即将建立的新政权顾虑重重,决定全家迁台,但国民党政府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早就让陈绍蕃寒了心。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他坦然告诉父亲,他要留下来。
1950年,东北工学院招聘教师的消息让陈绍蕃血脉偾张,他毅然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全家迁往沈阳。1956年,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他又随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师生一起西迁,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首批建设者,踏上了“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创业之路。
“国家发展需要就是人生抱负所系”
2018年5月,西安建大在校史馆设立了陈绍蕃教授生平事迹陈列厅。展厅展出了他不同时期的工作照、手稿、证书、书架、桌椅、计算器、绘图尺等实物档案,详细的生平年谱浓缩和提炼了他学术报国的奋斗历程,题记“为党、为人民、为祖国工作到最后一息,这就是我今后的抱负。”摘录于陈绍蕃1982年12月8日填写的入党志愿书。2023年5月,陈绍蕃教授生平事迹陈列厅入选首批“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