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期节目中,百位一线思政工作者通过文物介绍、书信朗读、座谈访谈等形式创新讲述红色故事。第一期从湖南出发,讲述毛泽东一张地图立志向的故事,收官之际,前往天安门广场,在人民纪念碑前重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师不同,景色不同,该活动聚焦不同受众圈层,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陕西高校出发,逐步联动全国高校,凭借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全网点击率突破1000W+,被教育部遴选为网络育人典型经验做法。
砥砺前行脚踏实地育人于心
一个理工大学如何成为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一支非思政专业出身的人才队伍如何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先行者”、一项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网络思政教育的政策如何向全省推广……座谈会上,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的各位负责人与媒体记者深入交谈。
强教必先强师,但是“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讲好思政课十分考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怎样激励教师持续自我提升?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中心在不断摸索新政策。陕科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副主任董雪表示,他们在全国许多地方开展调研,广泛征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全面评估各种政策的可行性。根据“榜样,你好”的成功经验,陕西科技大学先试先行,将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称评审序列中,尝试破除“唯论文论”的传统职称评审限制,激发了全校师生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的热情,涌现出“全国网络教育名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全国网评工作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师生连续五年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获奖,2023年获奖数量进入全国前五。
今年5月开始,陕西科技大学已经开始实施这项政策。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干事张钦峰表示,依据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工作原则,他们希望这项新政策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未来,学校还会依托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简称政研会)、陕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邀请各方学者、专家代表不断完善新政策并有序推广到全省。
网络思政工作的政策不论如何发展,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近三年来,陕西科技大学网络育人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连续两年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入选首批教育部“青梨派”网络思政课程平台以及全省“大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平台(全国三家),荣获全国网评工作“创四优”先进集体,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专题刊发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学校网络思政工作步入了全国第一阵营。
蓝璟的学生辅导员工作经历让她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她读大学的时候,辅导员只能面对面和个别学生交流,而现在只要能推出一个好的网络思政作品就能影响到几千甚至上万名学生。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陕西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为平台,我们希望借此助力陕西乃至全国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蓝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