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统战宣传基层行
  •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开发区 > 正文

多项指标领跑全市,西安经开区产业动能直接“拉满”

多项指标领跑全市,西安经开区产业动能直接“拉满”
2025-11-06 17:51:13 来源:西安经开区

近日,西安市及各开发区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揭晓,经开区经济运行势头强劲,多项指标领跑全市。其中,经开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7.8%、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23.8%、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4.5%,彰显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聚链成势 产业能级跃升

作为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经开区前三季度在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领域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劲的“链式”增长效应。尤其在汽车产业领域,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龙头引领、链企协同的产业生态持续释放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陕汽、吉利两大整车龙头企业表现抢眼,共同带动全区汽车产业链能级不断提升。其中,陕汽以11.2%的产量增速再创新高,展现出强劲市场竞争力与发展韧性;吉利则以42.88%的产值增速强势领跑,持续巩固其在乘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如今,经开区已形成以陕汽集团、吉利汽车为龙头的全市唯一“商用车+乘用车”制造基地,并聚集了西安康明斯、汉德车桥、德仕零部件等3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及上百家配套企业,具备60万辆整车产能。

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力牵引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共进。在泾渭工业园,围绕陕汽、吉利两大“链主”,已聚集4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上百家配套商,构建起覆盖整车制造、动力系统、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高效联动的“半小时产业圈”。西安智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作为陕汽布局的新能源核心部件企业,前三季度产值增速高达149.1%,公司已形成智驱、智控、智合三大系列产品,不仅稳居陕汽核心供应商阵营,更跻身国内新能源重卡电驱行业TOP5,市场占有率达10%。西安新泉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本地配套率超50%,3条产线满负荷运转,产品涵盖仪表板、门内护板等17个种类,年配套产能达30万台套,“家门口”配送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凸显。

除了汽车产业势头强劲,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同样加速攀登,仅上半年产值已达32.57亿元,同比增长10.2%,印证着经开区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式发展。如今,经开区已聚集了华天科技、华羿微电子、龙腾半导体等龙头企业,主要发展高端集成电路封装、硅基IGBT及功率半导体芯片、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及大功率LED照明控制芯片、卫星通信设备、工业软件等,着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创新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

精准招商 筑牢产业根基

长期以来,西安经开区将招商引资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金钥匙”。2025年前三季度,经开区在招商引资战场上高歌猛进、成果丰硕。“老朋友”持续加码,“新朋友”纷至沓来,共同绘就了一幅“强链补链”的产业宏图。

世界500强德国博世集团在经开区深耕15年后再度追投,扩建伺服驱动生产线、扩大研发中心,并重磅成立工厂自动化中国采购中心,将其本土化战略与经开区深度绑定;世界500强西门子交通与本地央企续签合资协议,延续近三十年的合作典范,共谱数字化交通新篇章;世界500强韩国LG电子落子中央空调西北中心项目,聚焦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提升高附加值商用场景的布局;IWG集团签约设立楼宇经济促进中心,旨在吸引总部企业集聚,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城市国际化水平……制造业巨头深化本土战略,外资龙头拓展区域能级,经开区赢得了市场主体的长期信任,一批扎根多年的世界级“老朋友”持续追加投资,扩大布局。

在巩固“传统盟友”合作关系的同时,经开区也在积极拓展新质项目落地,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其中,唐山控股发展集团投资建设半导体感光剂等关键材料生产线,深圳市元视芯投资设立车规级CIS芯片研发中心,娃哈哈集团投资建设西安首个饮品生产基地,上海科华生物签约建设医疗设备及检测试剂生产基地,彬林电子投资建设无人机及智能装备基地……国内优质企业项目纷纷落子经开区。此外,经开区还引入陕西长安芯材科技聚力破解材料“卡脖子”难题,引入乐思、卓渊两家微短剧全产业链企业扩展文化产业新引擎,同深向科技以智能新能源重卡为载体共同打造绿色智慧物流项目,从而扩大产业版图。

每一个项目选择经开、扎根经开都绝非偶然。一直以来,西安经开区立足优势产业,紧盯龙头企业引进项目、区内优强企业拓展项目,深入开展产业引商、链式招商,积极策划招商引资活动,专人前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多个国家挖掘项目,不仅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更将经开区的开放共赢理念传递到了世界各地。2025年前三季度,经开区通过招商引资不仅巩固了先进制造、半导体等优势产业链,更在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数字文化等新赛道上实现了关键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足了澎湃动能。

服务赋能 厚植兴业沃土

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今年以来,西安经开区锚定“放管服”改革目标,持续深耕企业服务领域,精心打造政务服务优质品牌,深化构建“1+2+N”三级便民政务服务体系;高效推进的“经开速度”和优质服务机制,保障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国际动能。

5月28日,经开区企业服务驿站兵器基地中心站正式投入运行,该站整合社保、医保、水电气暖配套接驳、企业登记备案等9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让园区企业告别“跨区奔波”,实现“就近办、自助办、帮代办”,彻底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政务驿站是经开区构建“1+2+N”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经开区以区级政务大厅为引领,泾渭工业园、渭北工业园2个政务服务分中心为纽带,联合多个“园中园”政务服务驿站,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向“易办”跨越。同时,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三向联动”机制,常态化推行“三个上门”服务,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从便利化向增值化升级,在工业园设立“企业服务专区”,提供人才、金融等增值服务,真正实现企业“足不出园”办成事。

近日,可口可乐与百事食品两大世界五百强食饮巨头在经开区“同步发力”,全新项目先后投产,强势带动区域食饮产业迈向更高层级;依必安派特西安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成为其全球最大单体生产基地。这些项目的加速集聚与成长,离不开经开区精心培育的产业生态和高效务实的服务机制。其中,中粮可口可乐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4天,13个月实现投产,刷新行业纪录;百事项目从意向到签约仅用2个月,签约当天1小时内完成注册,13个月从开工至投产刷新百事全球工厂最短工期纪录;依必安派特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开区同样大幅压缩审批时间,相关手续办理周期缩短近20个工作日。

经开区依托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创新“一项目一策”靶向服务机制,深化“提前介入+帮办代办+容缺预审”等举措,为重点产业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政务大厅完善“潮汐窗口”机制,坚持“周末不打烊”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与办理效能,将优质的营商服务“软实力”,切实转化为推动企业壮大和产业腾飞的“硬支撑”,从而以优质营商环境推进优质项目快速落地。

开放共赢 拓展国际空间

近日,2025年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理事会会议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城市之桥”十周年特别活动在西安举行。活动期间,西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在西安市中荷企业交流会上做投资环境专题推介,系统展示经开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机遇,并精准组织涵盖半导体、汽车电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0家区内龙头企业参会交流,为企业对接国际前沿技术、开拓全球市场搭建高规格对话桥梁。

近年来,经开区积极利用陕西自贸试验区和关中综合保税区的平台叠加优势,主动承办、组织各类国际经贸洽谈会、产业论坛,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精准高效的对接服务。在贸易领域,经开区紧抓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出口新模式,成功推动7家企业获批二手车出口资质。陕重汽进出口公司成功完成全国首单官方二手商用车出口业务,首批23台二手商用重卡发往沙特,实现汽车产业出口模式创新突破。

同时,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也加快了“出海”步伐。近日,区内企业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成功签约韩国高精度数智化铜带粗轧机组项目,首次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整套机组出口,标志着我国在铜轧机专业领域的技术实力获得国际高端市场认可,充分展现经开区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西安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承载地,经开区已形成以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汇聚了隆基绿能、陕汽控股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公开数据显示,西安经开区已成为全市对外贸易体量最大、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前三季度的“多榜夺魁”只是精彩的序章,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稳居第一方阵,才是真正的重任在肩。当前,经开区正以“提速冲刺”的姿态,全面掀起四季度的攻坚热潮。西安经开区将以更强的决心、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锚定目标、全力冲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竞争中走在前列,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白睿祺 赵森)
关键词:西安经开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