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走进“中国拐枣之乡”陕西旬阳市,山峦上层林尽染。在一片片绚烂的红叶与金黄之间,一种其貌不扬、形态奇特的果实——拐枣,正迎来它生命中“最甜美的时刻”。
民间素有“霜降后的拐枣甜掉牙”的说法。经过秋霜的洗礼,拐枣由青转褐,仿佛将一整个秋天的精华都浓缩在了那曲曲折折的果梗之中。

清晨,山间仍漫着薄雾,神河镇的拐枣种植户朱忠国和家人们提着竹篮、竹竿,走进了自家的果园。成熟的拐枣树高大挺拔,一串串、一簇簇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在晨光中微微摇曳。
朱忠国熟练地用顶端带钩的长竿轻轻钩住挂果的枝丫,手腕一抖,肥硕的拐枣便应声落下。不一会儿,竹篮里、背篓中便堆起了一座座“褐色的小山”。
“我种了近6亩拐枣,今年赶上丰产年,亩产大概2000到3000斤。”朱忠国说,从采摘到销售都不用愁,因为镇上安排有专业的合作社收购,“单就拐枣这一项,一年能增加两三万收入。”
在镇上的拐枣收购合作社里,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辆辆满载拐枣的三轮车排成长队,过磅、卸货、结算,农户们传来阵阵笑声。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将收购来的鲜果进行分拣、清洗;一部分优质的鲜果将被精心包装,发往外地。
合作社每天收购一两万斤拐枣,通过线上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我们的货卖到了广东、福建、江苏等地。省内当天发隔天到,省外大约两天半时间就到了。”拐枣收购点负责人李振旭介绍道,镇上有3个收购点,今年拐枣价格相对稳定,“从老百姓那里收购是一块五一斤,带枝的;农户自己剪枝剪好的话,我们收购是两块钱。”
近年来,旬阳市将拐枣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全市拐枣种植面积已突破40万亩,建成30个千亩示范村,年产鲜果超1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2024年产值突破3.4亿元,带动26.7万农民人均年增收近千元。
目前,旬阳培育的12家企业开发出拐枣酒、拐枣醋、拐枣饮料、拐枣月饼、拐枣啤酒等20余种系列产品,专营拐枣线上销售电商30余家,年发货量超过3000吨。(通讯员 宋博琳 罗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