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建幸福序项目
  • 西凤酒广告
  • 广告|西安联通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地市 > 杨凌 > 正文

麦田里的一堂特殊党课

麦田里的一堂特殊党课
2020-05-27 22:32:51 来源:杨凌示范区

“陕西防控的效果达到了95%,我可以告诉大家,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小麦主产区丰收已成定局。”康振生院士高兴的说,“我们在西农这块试验田里,实际上是直接间接的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雨点稀疏了,风也小了,试验田里,康振生院士的声音舒缓而有力,胸前的党徽鲜艳夺目。一旁听讲的2018级硕士研究生徐一文抬起了帽檐,眼睛从脚下的试验田转向远方的天空,“我很激动。”她说,作为康老师团队的一名成员,得知团队的工作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感觉很自豪,而作为一名党员,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展现、成效巨大,感觉很骄傲。

西农的小麦试验田,康振生院士已经走了整整43年。从1977年起在进入我校学习植物保护专业,到跟随导师李振岐院士进行小麦锈病研究,再到留校工作至今,他在导师的引领下走进小麦锈病研究的学术殿堂,加入中国共产党,小麦试验田见证了他的汗水与梦想,而“一孔窑洞走出来两院士”更成为学校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微信图片_20200526105137.jpg

试验田边,竖立着一块红底黄字的大牌子,上面书写着“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这正是康振生院士及一代一代西农广大科教工作者品格特征和家国情怀的高度概括。

支部党员、应届博士毕业生郭嘉望着这块牌子陷入沉思,“康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他说,在这个即将迎来小麦丰收的时节,这堂田间党课让自己既真切看到了实验室之外的小麦条锈病真实状况,更真切感受到了康老师的人格精神,“康老师永远都在工作中,老师都那么努力,我们凭什么懈怠!”

“我们既有立地生产大贡献,也有顶天理论好文章。”“我们在国际上发出了响亮的西农声音,小麦条锈病研究的杨凌小组受到国际同行认可。”“我们不仅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碗里还要盛满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科学问题从田间来,带回实验室研究,再用成果服务大田生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就是为三农服务。”“我们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在偌大的曹新庄农场里,康振生院士带着师生们从一个试验田来到另一个试验田,边走边讲,时而驻足指点麦苗,时而凝神听取学生提问。从9点整开始的讲课,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个小时。这个时候,风停了,雨住了,天空逐渐晴朗起来了。

微信图片_20200526105004.jpg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里,康振生院士右手握拳上举,带领党员师生们重温入党誓词,响亮而坚定的声音在麦田里回荡。

“我感觉热血上涌。”入党积极分子、一年级研究生胡泽宇在宣誓的队伍旁聆听、观看,他说,康老师和其他老师、学长学姐们“站在麦田里,就像站在战场上一样”,他们坚守小麦生产一线,与条锈病不断斗争的样子很美,希望自己尽快成为这个先进集体的一员,为国家作贡献。

“这是一堂生动的生产实践课,更是一堂深刻的党性教育课。”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红全程“听课”,作为这个“双带头人”党支部成立的见证者、党建工作的联系者,这堂课让他充分感受到了康振生院士扎根杨凌40多年来的执着奉献,也充分感受到了康院士言传身教培养师生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晨光 秦川)
关键词:西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