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文旅发展紧扣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树牢文旅融合发展主线,全面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文化旅游文物工作,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一是疫情防控与市场复苏“双效倍增”。为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全市文旅系统全面开启复工复产,先后出台了《帮助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措施》《渭南市文化旅游业恢复发展预案》政策措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及时推出“渭南人乐游渭南”惠民活动,全市70多家A级景区均实行网上预约、一码通行等便利化服务。挖掘文旅市场消费潜力,市文旅局积极组织推进渭南惠民大礼包工作,线上发放文旅惠民消费优惠券2.3亿元,线下消费总额超过5亿元以上,文旅市场消费迸发新活力,“黄河华山·人文渭南”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是戏曲三剧荣获“文华奖”。秦腔现代戏《张富清1948》荣获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阿宫剧《红梢林》、线腔《金水弯弯》获“文华剧目奖”,参评剧目数量居全省第一,获2个综合奖,5个单项奖。秦腔《家园》入选全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剧目展演。《渭华星火》入选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原创剧目专家支持项目。同州梆子古装戏《丰图义仓》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秦腔剧本《乡愁》入选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关中古歌》亮相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具有浓郁渭南地域特色的艺术创作愈发鲜明,为2021建党100周年艺术创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三是黄河九省非遗联盟绽放异彩。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率先成立,举办首届“九曲黄河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央视《新闻联播》进行报道;举办“黄河岸边有非遗——外国网红解码幸福渭南”渭南非遗海外传播活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权威外宣资讯平台予以播发,为非遗融入现代旅游积累了宝贵经验。澄城鸿运来文化公司、白水杜康酒业文化公司被国家扶贫办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评为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临渭区碗碗腔、富平朱氏正骨术2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录,我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17项,稳居全省第一,为建成黄河金三角非遗保护传承示范基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是公共文化点亮百姓幸福生活。渭南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建筑封顶,临渭区公共文化中心陆续搬迁、中心城区城市书房福彩中心馆建成。合阳县文化馆、图书馆全面开放,富平县非遗展览馆、刘少椿纪念馆和图书馆分馆建成,为构建全市文旅产业新格局、打造渭南文旅品牌提供了强大支撑。全市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活动470场,服务群众18万余人次。全年赴贫困县演出396场次,“一元剧场”“戏曲进乡村”“四进零距”等惠民演出活动2000余场次。全市群众文艺社团有奖大赛、渭南第七届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如期举办,公共文化融入万千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