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多域攻坚 破解污染难题
曾几何时,府谷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长期处于全市末位。面对压力,府谷县委、县政府打出系列“组合拳”,制定铁腕治污攻坚行动方案,创新引入“一县一策”驻点研究服务;搭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运用激光雷达溯源等科技手段,精准锁定春季扬尘、夏季臭氧、秋冬季细颗粒物等污染症结,实现“靶向治污、科学治污”;推行“75311”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对城区污染源实施精细化管控。如今,府谷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5年实现改善。截至今年10月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至3.30,降幅达17.9%;优良天数达264天,同比增加37天,空气质量六项参数改善幅度均居全市前列,实现从“被动追赶”到“主动进位”的华丽转身。

黄河入陕第一湾
黄河安澜,泽被万物。府谷县境内黄河干流全长108公里,“一河四川”流域覆盖全县3200余平方公里,守护黄河清水绿岸是重中之重。为此,府谷县持续深入开展河道“清四乱”,完成508个排污口溯源整治;成立黄河干支流流域水环境监督管理专班,创新与内蒙古准格尔旗、山西河曲县、保德县建立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治污格局。目前,国控、市控断面水质连续4年实现达标;今年1月至10月,3个国控、1个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且黄甫川、清水川断面水质优于考核目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1%,让黄河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
作为工业大县,府谷县面临着固废治理的艰巨任务。府谷县积极探索“综合利用+矿坑回填”双路径,建成18个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年消耗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350多万吨,在建的4个项目投运后年消耗能力将再增400多万吨;筛选8个历史遗留矿坑用于煤矸石回填,总库容3400万立方米,可满足全县4.2年填埋需求。随着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昔日的“黑色污染点”正逐步变身“绿色覆盖区”,为县域土壤安全筑牢防线。

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推动绿色转型 强化执法保障
治污先治源,转型是根本。在守护生态的同时,府谷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严格环评审批与精细排污管理推动产业绿色升级。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遵循“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原则。近年来,府谷县累计受理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45个,优化黄河流域产业开发布局;积极引导企业推行“一证式”排污管理,核发排污许可证简化管理类36户,质量核查整改率、执行报告提交率均达100%,让产业发展始终“踩准”生态红线。
在问题整改上,府谷县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松劲、整改不到位不罢休”,中央、省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信访案件取得新进展。
执法与监测能力建设同步发力。坚持“无事不扰、帮扶指导”理念,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先进手段实现“靶向执法、精准帮扶”;近年来,府谷县累计开展“固废亮剑”“百日攻坚”等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6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罚款7000余万元,全县未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监测网络持续完善,为科学治污提供精准支撑。

府谷河滨公园
站在新起点,府谷县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府谷新篇章。(高冠涛 李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