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敬老服务过程中,社区面临着“服务资源不足”和“老人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专业服务力量薄弱;另一方面,老人需求从基础的生活照料,延伸到精神文化、健康管理等多个层面,仅靠社区力量往往力不从心。为此,兴神社区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整合外部资源、搭建合作网络”上。

“我们积极链接外部资源,与周边医院、志愿者团队签订合作协议,每月安排医生进社区,帮老人测血压,定期讲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爱心理发、打扫卫生;鼓励成立‘互助小组’,发动社区内有精力的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比如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陪同买菜,既缓解了人手压力,也让老人之间多了互动,感情也更亲近了。”谢长荣介绍道。

创新模式 完善服务体系
兴神社区始终秉持“把老人当家人,让服务有温度”的理念,逐步形成“1+2+3”服务模式:以老人实际需求为核心,每年开展两次全面摸底,建立“一人一档”,实现精准服务;组建“专业服务队”和“邻里志愿队”两支力量,前者由医生、律师、社工等提供专业支持,后者通过日常陪伴、活动组织等方式,温暖老人的精神世界;最终实现“孝老爱亲新氛围宣传到位、为老服务新品牌打造到位、特色实践新基地建设到位”三个到位。

兴神社区养老专干折丽芳介绍:“我的日常工作围绕老人需求转,主要分三块。第一块是‘基础服务对接’,比如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代缴水电费,每周至少给独居老人打两次电话;第二块是‘活动组织’,像每年的“金婚夫妇”见证仪式,每月的健康讲座、重要节日的联欢会,都会提前通知老人,活动中悉心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他们找座位、递茶水。第三块是‘需求收集’,我会定期上门走访老人,记下他们的诉求并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