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神南产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将“四种经营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实现了从传统维修向价值创造的华丽转身。
“紧日子”过出高效率 成本管控见真章
该中心电气车间厚植“用紧日子过上好日子”理念,开展“成本管控”行动。利用技术人才优势,成立“降耗攻坚小组”,针对成本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在变频器维修中,建立故障数据库,使设备自主维修率提升,实现了可持续的技术降本。
针对开关检修配件耗材问题,车间建立了“旧件回收库”,对接触器、PLC模块等设备实施“三级分拣+功能检测+创新重组”的再生流程,开发出“触点翻新”“电路板嫁接”等3项再生技术,使旧件复用率突破35%。
通过多维度协同发力,车间一季度累计降本增效达26.6万元,该模式已形成“技术突破→旧件再生→制度激励”的良性循环。
乙方思维做甲方 服务升级赢口碑
车间秉承“乙方思维做甲方”理念,打破传统维修模式,建立“预防+快速+闭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与客户满意度。为设备建立三维电子档案,实施“体检式巡检+预测性维护”,一季度故障率降低34%。
车间打造“1+N”网格化服务网络,设标准化配件库和24小时抢修备班,组建“铁三角”小组,通过三步工作法收集改进建议10条,自修处置故障能力提升35%。
系统性服务升级后,车间客户满意度达到98%,这种“把客户需求当作冲锋号,将设备健康视为军令状”的服务转型,让车间的服务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赚钱的思维去花钱 创新投入产出比
车间通过建立“投入设备→培训人才→产生效益”的全链条效益管控体系,确保创新投入与效益产出形成良性循环。
在设备升级过程中,电气车间创新引入“投入产出比”决策机制。针对传统电缆故障排查效率低的痛点,投资10万元引进电缆热补机,实现绝缘损伤点快速精确定位。设备使电缆检修工序由4人8小时缩短至2人3小时,大幅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减小劳动强度,延长电缆寿命。
“用数据说话、让效益做证”的管理模式提升了员工的成本意识。技术经理贺秦鑫在采购配件的过程中采用“五维评估法”,能自主修复的加工件,坚决不采购。小贺的案例展示了车间“算大账、算长远账”的管理智慧。近年来,车间创新投入产出比达到1:3,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目标,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用营销思维抓生产 价值创造新模式
车间打破“坐等送修”的被动模式,主动将服务半径从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延伸至全矿区零散设备领域,构建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价值创造新模式。
针对煤矿设备维修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车间主动调整业务结构,从单一“成套设备维修”向“全品类、全场景”服务转型。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煤矿各生产环节存在大量零星设备(如单体水泵、零星电源箱、摄像头、局部通风机等)的维修需求,原有模式对这些设备关注度不足。通过市场导向的转型,车间实现了从“被动维修”到“主动服务”的跨越。
通过业务拓展型转型,从单一成套设备维修拓展到“成套设备+零星五小电气”维修业务模式,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一季度零星设备业务贡献利润占比达21%,成为继服务升级、技术降本后的第三大效益增长点。这种“既抱西瓜又捡芝麻”的运营智慧,不仅提升了电气车间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王佩佩 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