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特种车一队检修班11位成员,宛如11颗紧密咬合的齿轮,组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整体,默默肩负起保障煤矿井下特种车辆正常运行的重任,成为推动煤矿生产稳步前行的幕后中坚力量。
调度室的电话,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最激昂的冲锋号角。在忙碌的工作日常里,这铃声随时可能打破平静。一旦急促响起,每一位检修人员都如同听到紧急集合哨声的战士,迅速进入备战状态。他们需要在短短半小时内,完成工具整理、资料查阅以及心理调适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而后毫不犹豫地向着幽深神秘、环境复杂的井下进发。每次电话沟通,都是一场与时间的激烈赛跑,也是对车辆故障的首轮精准研判。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从司机简洁的描述中捕捉关键信息,在脑海中快速勾勒出故障的大致轮廓,为后续的检修工作制定初步策略。
当踏入井下,昏暗的光线、弥漫的粉尘以及复杂的地形,都给检修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手电筒的光,在黑暗中如同熠熠生辉的航标,照亮了排查故障的每一步。他们弓着身子,穿梭于特种车辆之间,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角落。用手触摸,凭借触感感知部件的温度与振动;侧耳倾听,依靠敏锐的听觉捕捉异常声响;鼻子轻嗅,凭借气味察觉是否有部件过热或线路烧焦的迹象。多种感官并用,全身心投入到检修工作中。
手拉手交接班,是他们传承责任与经验的特殊仪式,也是团队精神的生动体现。每天,即将结束工作的成员,会与接班同事面对面、手拉手,进行一场细致入微的工作交接。从当日特种车辆的运行状况,到每一次检修时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从各类工具的使用情况,到剩余配件的数量与存放位置;从正在进行的维修项目进度,到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事无巨细,一一交代清楚。这种独特的交接方式,不仅确保了工作的无缝衔接,更让团队成员间的信任与默契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不断加深。老员工会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同事,新同事则带着朝气与创新思维,为团队注入新的活力。
他们始终保持高度专注,对每一辆特种车辆进行细致入微地检查与维护。车辆的每一个部件在他们眼中都如同精密仪器的零件,容不得半点差错。他们熟悉这些部件的每一个参数,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发肤;能精准判断车辆的每一处故障,如同经验丰富的医生诊断病情般专业。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会围聚在一起,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他们的身影始终坚定地穿梭在车辆之间。夏日,井下潮热的空气仿佛巨大的蒸笼,让人呼吸困难,汗水不受控制地从额头、脸颊、脊背滚落,瞬间湿透衣衫,但他们手中的工具从未停下。为了尽快排除故障,他们常常在狭小闷热的空间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忍受着高温和疲劳,专注地完成每一项维修任务。冬天,冰冷的金属部件冻得人双手发麻,呼啸的寒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可他们依旧全身心投入工作。双手被冻得通红,甚至长满冻疮,但他们只是简单揉搓几下,便又继续握住冰冷的工具,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工作的热爱,与严寒抗争,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
正是因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与无私奉献,井下的特种车辆才能如训练有素的“钢铁驼队”般稳定运行,为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精湛的技术和强烈的团队精神,诠释了煤矿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