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24年,榆阳区新增城镇就业6007人,同步开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建成交付公租房800套,投入运营各类基层养老机构33所,成功创建全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全市首推医疗领域“心电一张图”工程,“五式”帮代办机制在全省推广,企业减负、“信用+社会治理”模式、“256”议事协商体系等先进经验入选全国典型。
如今的榆阳,交通出行便捷通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文明创建取得显著成效……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累积成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4年,榆阳区芹河镇前湾滩村村民积极利用自家小庭院,种植瓜果蔬菜,发展近郊采摘,纷纷实现了增收。村民张广军家就是庭院经济的受益者,他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了葡萄、杏、梨等果树,全年收入近10万元。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榆阳区立足区情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伙场(庭院)经济,并总结推广伙场(庭院)经济“12345”发展模式,让伙场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我们充分利用群众房前屋后空闲地,以产业化、生态化、特色化为引领,创新发展庭院经济,让广大农民鼓起腰包、乐享美丽乡村。”榆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继平说。
2024年,榆阳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加快推进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农业迎来了好收成,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农村实现了好发展。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20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9.4亿斤,实施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30万亩,建成60个百亩示范点、24个千亩示范方、3个万亩示范片、4个吨粮镇、6个吨粮村,承担国家级科技支撑春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基地3000亩,亩产达1050公斤,成功打造了陕西新粮仓,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回望2024,榆阳区用实干担当书写发展精彩篇章,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现代化建设铿锵有力;展望2025,充满活力的榆阳将继续以民生温度为标尺,以拼搏奋进为笔墨,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榆阳新篇章。(记者 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