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木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产业发展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村组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通过自主、委托、合作、租赁、参股等经营方式,探索多元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集体强、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新路子。
“抱团养牛” 村民过上“牛”日子
走进马镇镇刘杨家沟村集体经济养殖场,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干净整洁,标准化育肥场、青贮饲料池等一应俱全,一头头体格健壮的生态黑牛正在悠闲进食。
“刘杨家沟村集体养牛场于2020年开始建设。共投资600余万元,建成养牛棚14座,采取镇村共建、村组管理、个户养殖的模式,将养殖户的牛统一管理,统一防疫,调动村民肉牛养殖的积极性。主要养殖品种以安格斯牛为主,目前存栏肉牛近1000头。”刘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启义介绍。
近年来,刘杨家沟村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围绕“农业增效、群众增收”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整合各类资源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以及配套设施,以“镇村共建+村组管理+个户养殖”的模式,鼓励引导群众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努力把肉牛养殖业打造成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养殖场每年存栏肉牛300余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6万余元。为节约养殖成本,养殖户采取种养结合模式,租种村里1200多亩土地,种植青储玉米、紫花苜蓿,给村集体增加收入,同时收购周边农户玉米、秸秆,为周边农户也增加收入。”马启义说。
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不仅稳定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农户种植饲草、回收秸秆,实现种养殖产业衔接,增加村民收入,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实现肉牛产业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适度规模转变。
“接下来,我们将与村企结对帮扶企业神木市恒德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注册牛肉商标,打造恒安牛肉品牌,在牛肉品质上下功夫,并继续做好牛肉深加工项目。针对当前牛肉价格下行压力,我们计划从降本增效、产业链延伸、市场拓展、风险对冲这几个方面做好规划,让刘杨家沟的养牛产业逐步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向市场导向、全链增值的现代化产业转型。”刘杨家沟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嘉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