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西安联通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地市 > 榆林 > 正文

陕西绥德:依林兴业 化绿成“金”

陕西绥德:依林兴业 化绿成“金”
2024-05-24 10:33:47 来源:绥德融媒

绿色林业一头连着“生态美”,一头连着“百姓富”。近年来,绥德县立足实际,将生态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宗旨,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种养殖、绿色生态示范区等方式,逐绿而行,点“绿”成金,让“绿色青山”逐渐向“金山银山”转变,让群众有“靠山”,能致富。

以林采“金”,生态经济双丰收

“新品种不愁销路,价格也比往年高了许多,去年,仅新品种红枣收入就有15万元。”金水湾村红枣改良种植大户鱼彦荣口中的新品种就是柳选1号,个头比传统木枣还大、口感好,且晚熟近半个月,能有效防止裂果病的发生。嫁接3年以上的“柳选一号”红枣即可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700—800公斤,亩均增产50%以上。

目前,“柳选一号”新品种已在枣林坪及定仙墕等镇逐渐推广。今年,义合镇田家下山村实施红枣嫁接“柳选一号”500亩,力争通过示范引领,将“柳选一号”向全县推广,从根本上消除红枣发展的不利因素,重振全县红枣产业。近年来,全县大力推广红枣标准示范园建设,通过对枣园实施土水肥精细化管理,以点带面,带动枣农管理枣林的积极性。全县枣林面积14.46万亩,总产量达2.8万吨,红枣加工业蓬勃发展,有空心枣、蜜枣等多个品种,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红枣产业链。此外,采用无人机对枣树病虫害进行集中连片防治,减轻枣农负担,提高红枣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另外,全县累计栽植杏树6万余亩。近几年,红梅杏因个大、肉厚、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今年在田庄镇贺家庄村,将800亩山杏嫁接改良成红梅杏,力争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县杏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户持续增收。

以林育“金”,添绿增收提质效

“一期的鹅苗4个月出栏后,由供苗方以一羽120元的价格收购,一年能养两茬,预计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订单收购的模式让我们养销无忧,后续将逐渐扩大养殖规模。”枣林坪镇枣后坪村党支部书记郝如飞说。

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间环境资源,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今年,绥德县以试点示范、特色发展、集中连片、因地制宜为原则,以“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下+”多种经济。目前,在枣林坪及定仙墕等镇,发展林下养鸡30000只,养鹅2000羽,力争建成以特色优质家禽养殖为主导产业的林下养殖生态园,同时,林下种植红薯2000亩。在沿黄红枣林区、田庄镇枣林区及巴杏改良区、满堂川镇寺坪村核桃种植区、义合镇田家下山村枣林区等地,累计种植中药材5000亩,有效改善林业病虫害严重问题。在红枣高标准示范园内套种红葱160亩,亩产3500余斤,每亩收入6000元左右,可带动区域群众增收近100万元。

以绿促游,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走进龙湾省级城市森林公园、赵家坬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地,满目芬芳、群山吐翠、绿树成荫,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绥德县以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推进龙湾省级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总建设面积约1.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09%,是陕北规模最大的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之一,孕育猫头鹰、啄木鸟、大杜鹃等多种珍禽,园内鸟语花香、林木葱茏,是生态的宝库,多彩的植物园,更是县城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另外,赵家坬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对园区内重要地段、主干道路、荒山荒坡和撂荒地等区域多景观绿化提升,栽植各类苗木220多万株,五彩缤纷、煞是吸睛。每逢节假日,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另外,在绥德郭家沟村、枣林坪上河源、白家硷镇郝家坪村露营基地等多处,以绿色生态促进旅游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增绿护绿,利在千秋。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色银山的“成色”更足,正在绥德大地生动书写。

(责任编辑:辛晓霞 韩存军)
关键词:陕西绥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