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榆林市佳县方塌镇圪崂湾村,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形记”。
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农家院落井然有序,一座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大棚整齐排列。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陕西榆林市佳县方塌镇圪崂湾村成功“蹚”出了一条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群众稳定增收的新路子。
多年前,圪崂湾村是佳县出了名的贫困村,曾经这里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姑娘急着往外嫁,小伙子想到外村“倒插门”。
而如今,圪崂湾村先后荣获“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县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是陕西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
党建引领启新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干部是政府的嘴、群众的腿,选用一批年轻有为、又能干的干部,对村集体发展经济,村民致富起到了很大作用。”方塌镇镇长曹璐说,今年,村上对产业重新规划发展,着力提升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同时,圪崂湾村大力挖掘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诞生的“土专家”“田秀才”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带头人物,加大培训培养力度,邀请技术人才、年轻党员到田间地头为村民授课。
“我将用自身技术优势,继续帮助指导解决村民在生产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效提升作物田间管理水平,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保驾护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华风说。
圪崂湾村66座近100亩连体大棚,分别栽种了核桃、榛子、水培芹菜等果蔬,品种杂多且管理水平有限,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造成农业设施资源浪费。
为此,圪崂湾村在科技部陕西帮扶团佳县执行团的指导帮助下广泛调研、深入探索,对近百亩设施大棚进行了全面改造,让闲置资产“活”起来,着力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优质葡萄种植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产业发展“特色牌”
“圪崂湾村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有利于阳光玫瑰等葡萄的种植,栽植出的葡萄甜度高、肉厚,吃起来口感很好。”退休后的张华风教授长期驻扎在圪崂湾村,精心呵护百余亩葡萄园。
站在百亩优质葡萄种植园区里,只见一株株葡萄树盘桓生长,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管护葡萄树。这般生机盎然的景象,离不开圪崂湾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的探索实践。
为盘活乡村“沉睡”资产,让闲置资源再“生金”。圪崂湾村组团赴杨凌、宿迁、镇江等地葡萄种植基地参观学习,结合佳县本地气候及水土条件,形成以“阳光玫瑰”为主体,以“黑皇”“妮娜皇后”“浪漫红颜”等为配套的葡萄种植体系。
去年,圪崂湾村栽植引种优质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并安装了喷灌系统,集中打造百亩优质葡萄种植园区。“预计到2024年,将实现挂果。根据目前全国各地栽植经验测算,盛产期亩产约3500斤,年产值约500万元。”张华风说。
在无土栽培项目种植大棚内,一排排水芹等果蔬整齐排列。该技术由四川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在圪崂湾村建成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省工、节水、省肥、产量高、无污染等特点,有效提升设施蔬果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助力圪崂湾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圪崂湾村通过发展核桃种植业、养羊业以及承接绿化工程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村民有稳定收入。去年,村集体分红261万元,村民人均分红2万多元。”圪崂湾村负责人张云飞介绍。
“农文旅体”富乡村
圪崂湾村地处黄土丹霞地貌,风景独特,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之地。2016年,在该村外出企业家的资助下,圪崂湾村完成31户村民的整体移民搬迁,实现了每户村民采暖、做饭使用天然气。
乡村容貌大变样,厚植村民幸福底色。圪崂湾村依托现有自然资源,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观光农业等优势资源,致力于打造乡村休闲游,发展乡村经济,为广大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风土风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021年,圪崂湾村与榆林市青少年宫、北京锤实文化等教育机构达成协议,成功启动运营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定期进行青少年研学、实地写生、拓展训练、民俗体验、农产品认养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2022年,举办2期夏令营活动,120余名北京、榆林的青少年在圪崂湾村进行青少年研学,实地写生、农产品采摘、山地红歌等多项乡村旅游项目,有力地提升了圪崂湾村的美誉度。
做强一产,还要“接二连三”。圪崂湾村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向二产、三产延伸,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不断丰富和拓展乡村振兴“佳县模式”的内涵,助推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实现整体提升。
“葡萄、榛子、水培芹菜等是一产,加工生产是二产,研学旅游是三产,一产供二产,二产拉一产,三产反哺一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就使得一二产更有奔头、有干头、有盼头。”曹璐说。
如今的佳县方塌镇圪崂湾村,一个个废旧大棚被重新启用,一片片闲置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正在书写着资源高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