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西瓜贴上“诚信贴”以备客户溯源;为“古老青梨”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变为职业农民……近年来,吴堡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最具优势的产业的同时,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培育营销理念,使传统农业变得吃香起来。
给每个西瓜都贴上“诚信贴”
7月18日,在吴堡县寇家塬镇横沟村委会,村民于爱芳双手将一面印有“帮扶瓜农找销路,真心为民好公仆”字样的锦旗递到第一书记宋利平的手中,和于爱芳一起来的几位村民用掌声表达对驻村工作队的感激。
今年初,于爱芳和20多户村民一共栽种了40多亩西瓜,让她们没有想到的是,7月上旬西瓜刚开园就遇上了连阴雨,销售难、卖不上好价钱让他们犯起了愁。
“我的老天爷呀!这雨都下好几天了,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于爱芳和20多户瓜农每天都在祈祷天能早点放晴。
“村民辛苦种西瓜不容易,今年瓜苗经历了春寒冻害,好不容易迎来了丰收,可不能再让村民有损失。”看着瓜农愁眉苦脸,驻村工作队变身“销售员”,积极发动亲朋好友扩散消息,并在微信朋友圈吆喝助销。很快,西瓜就有了销路。吴堡县教育和体育局工会主席辛维书知晓后,决定通过单位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帮助瓜农销售2.9万斤西瓜。
销路有了,质量如何保障?驻村工作队和瓜农商量后决定“谁家的西瓜就贴上谁的姓名,留上宋利平的手机号码”,这样,每个西瓜都有据可依,有“根”可寻。
驻村工作队和瓜农承担起采摘、装运西瓜的任务,仔细挑选、耐心贴签、认真过秤、小心装车……大家从早忙到晚,干劲儿十足,不到三天就完成了订单。于爱芳开心地笑了,“我今年种了四亩西瓜,一说瓜卖不出去,驻村工作队就帮着四处宣传、找销路。通过他们,我一下子就销出3000斤西瓜。”
给每个西瓜都贴上“诚信贴”,成为今年横沟村西瓜的一张新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采摘购买。
村民李万全种了六亩西瓜,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找他买西瓜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是慕名而来,西瓜早早就被抢购一空。今年,李万全家的西瓜卖了4万多块钱。
“我们的驻村工作队没得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人。”李万全逢人就夸奖。
除了帮助瓜农卖西瓜,驻村工作队还组织瓜农开展2022年横沟村西瓜测评品尝活动,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测量、称重、品尝西瓜,评出“甜度王”“重量王”“口感王”。通过评比,最终李万全摘得三项桂冠,成为今年横沟村的“三冠王”。其中最重的一个西瓜称了38斤,是横沟村的“瓜王”。
“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提品质、打品牌,扩规模、增效益,进一步调优西瓜品质,让‘横沟西瓜’品牌更响、更亮。”宋利平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村集体带领村民集中发展西瓜种植产业的方式,不断扩大西瓜的种植面积,让‘横沟西瓜’成为富民强村的好产业。”
“青梨”有了地理标识
8月,走进郭家沟镇于家沟村的千亩青梨基地,一棵棵梨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十几名村民正在忙着对梨树进行修剪整形以及地面除草作业。
“这1400多亩青梨基地是我们村最宝贵的资产,我现在的责任就是保护和发展好这个‘聚宝盆’为村民创造财富。”于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建成说。
于家沟村位于县域内中心地带,受山地多、坡度大等地理条件限制,老百姓以种植土豆、玉米、高粱等传统种植业为主,收入方式单一且经济效益较低,要发展规模化产业条件严重受阻。
为了改变村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近年来,于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建成把“古老青梨”产业作为村里的一项主要产业来抓,鼓励村民大力发展青梨栽植,探索出了一条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助农增收新路径。
吴堡青梨在当地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是古老的地方名优水果品种,青梨果品翠绿光洁,口感脆甜多汁,营养丰富,很有发展潜力。当初,任建成决定在村里推山平整宽幅梯田,原本以为是天大的好事,没想到动工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极大阻碍。部分村民对发展青梨产业持怀疑态度,担心被骗不肯同意动工,甚至还阻挠施工。
“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只能动员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却常常吃闭门羹。一个月过去了,整地工作进展缓慢,家里人都劝我‘放弃吧、别执着了、行不通的’。我却认死理,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带动群众致富的好项目,绝不能让它溜走。”任建成回忆说。
在任建成和村干部苦口婆心的劝导下,一家、两家、三家……持反对意见的村民陆续响应,大家纷纷加入发展青梨产业中来,一场推山平整宽幅梯田的施工,在于家沟村的山上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全村老小都在基地里干活,一天能赚100多块钱,村里还管三顿饭,等梨树挂果了,大家还能领到分红哩!”任建成说。
于家沟村里平整出1400亩宽幅梯田,现已全部栽上了青梨树,村里有劳动能力的67位村民全部在青梨基地务工,人均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
为了保证青梨树顺利成长,任建成在青梨基地建了五座单体容量为1500立方米的蓄水池,通过滴灌的方式将水输送到梨树根部。他多次邀请市县专家深入青梨基地,为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种植技术。村里组织有文化的年轻人外出学习梨树管理知识,为产业发展培养年轻的致富带头人。
任建成给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咱们的青梨树预计在三年内挂果,五年内达到盛果期,按目前市场每斤八至十元的价钱,每亩产量4000斤计算,每亩收入可达3万多元。”
在任建成带领村民建青梨基地的同时,吴堡县出台了《吴堡青梨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定位、扶持范围和补贴标准,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吴堡青梨产业。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高标准青梨园约6000亩,让吴堡青梨这个吴堡独特的古老品种,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2年4月28日,“吴堡青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获准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为吴堡县第一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土地不会辜负人”
“好甜!这里的葡萄真是好吃。亲自到大棚里面采摘,更有乐趣!”7月28日,吴堡县寇家塬镇刘家塬头村的龙翔山庄里,两亩多“夏黑”葡萄到了采摘季,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张琼提着一篮子刚采摘的葡萄高兴地说。
这片葡萄采摘园的主人叫王宏伟,是吴堡县宋家川街道王家川村人。
在种植葡萄以前,王宏伟是一名电焊工,主要在农村焊接果蔬大棚。由于长期服务农业,他逐渐喜欢上了农业。2018年参加了吴堡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拿到了初级职业农民证书。随后几年,他不断参加学习培训,先后又拿到中级职业农民证书、高素质农民资格证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颁发的农业农村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技能证书。
2021年5月,王宏伟承包了龙翔山庄里的两亩多大棚葡萄。说起种植葡萄的经历,他坦言道:“管理这些葡萄,就像对待我的孩子一样,每天都精心呵护,从施肥、修剪,再到病虫害防治,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这几年来他勤勤恳恳,起早摸黑,将满腔的热忱都倾注在这片葡萄园里。
“要想种好葡萄,光靠热情还不够,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种植技术和理论知识。”2021年10月,王宏伟赴广州参加为期20多天的葡萄技术员培训,学习葡萄种植的理论知识,请教葡萄种植经验丰富的专家。
种植葡萄第一年,他的葡萄园产量6000多斤,收入7万多元。王宏伟说:“因为本地的葡萄一般是9月底10月初成熟,而我的葡萄园每年在7月初就开始采摘,销售价钱稳定在每斤15元,每年纯收入4万元左右。”
为了让葡萄产业更好地发展,王宏伟还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专业。
“土地不会辜负人,只要踏实肯干,效益肯定会越来越好,作为一名高素质农民,我心里很自豪。”王宏伟看着果实累累的葡萄园,信心十足。(韦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