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聚焦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实践
  • 沣西新城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地市 > 榆林 > 正文

榆林:绿水青山入画来

榆林:绿水青山入画来
2021-09-13 09:33:13 来源:陕西日报

榆林河滨公园的风景美如画。陕西日报报通讯员 刘继远摄

绿色,是榆林发展的底色。70多年来,榆林人民在“南治土、北治沙”的艰苦奋斗中,树立起全国荒漠化防治的标杆,创造了“人进沙退”的生态奇迹。

从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到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再到“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今,风格各异的森林公园、百花齐放的旅游胜地、独具特色的田园小镇遍布榆林各地,构成一幅幅绿水青山的美丽图景。

茫茫沙海变绿洲

2020年4月,一则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人们都关心在这个曾经“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的地方,群众现在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从前的榆林,一场大风,就能让庄稼、苗木被黄沙覆盖,当时沙进人退,人们面临的是搬家迁徙的无可奈何。没有退缩的余地,只有治沙,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

种树,必须种树!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在这里展开,榆林各级地方政府带领老百姓全力治沙,一代又一代的治沙造林者建起了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创造了生态改造的绿色奇迹。

“樟子松在沙漠生长得好,能防风阻沙!”近日,在位于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的牛玉琴治沙造林基地,技术人员张立强指着眼前的樟子松向记者介绍,“本地樟子松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弱,从2013年起,我们从辽宁等地购买红松、长白松、油松的接穗嫁接到樟子松上,这样生长出的松树防沙固沙能力更强。”

张立强有位伟大的母亲,那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治沙事业的牛玉琴。30多年来,牛玉琴不断扩大承包沙地面积,带领家人与工人植树2800万棵、造林11万亩,使当年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现在的绿洲。如今,张立强接过母亲的接力棒,走上了一条新的治沙路。

绿色,是榆林人的梦想。定边农民李守林带领大家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沙造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治沙造林的“领军人物”;40多年坚持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的石光银,为彻底改变毛乌素沙漠南缘“沙进人退”恶劣环境作出杰出贡献……榆林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全国治沙造林英模代表,他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成为治理毛乌素沙漠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全市上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治沙工作。目前,全市林木保存面积2360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833万亩,改良草地150余万亩。黄土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量由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全市已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3.24%,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了固定或半固定。榆林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飞跃。

70多年来,榆林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栽种的树木按1米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54圈;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36%。

从“污水治理”到“生态保护”

“远处的烟囱排放的是什么气体,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吗?”望着蓝天白云下的烟囱,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烟囱所排放的是水蒸气,在这个集控室就能看到水蒸气的形成过程。”位于府谷县清水乡工业园区的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黄河流域的一家大型省属煤电一体化企业,公司以打造安全、节能、环保、高效型企业为目标,加大环保减排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优化改造设备性能,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榆林,绿水青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