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陕西画坛中,长安画派曾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至今仍被后学追捧,常挂口头。可这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传统太远,生活很近。普通人总是精神上倾慕远方,而眼睛却只顾脚下。画画如此,做人也如此。
欧亚卫是宝鸡人,毕业于美院,久居长安。为人淳朴、直爽,初见面时略带拘谨。与很多画家一样,亚卫喜欢外出写生,活动范围基本锁定在关中及陕北一带,因此他的画中时常出现熟悉的陕北窑洞风光,或者是带有浓郁关中特色的高山流水。足迹所到之处,多以寻常景致入画,创作画略带共性,令人似曾相识,但又各具品貌。按亚卫的意思,这是“家山入画”,忠于自然,他的家乡既有窑洞,也有高山。直面内心的真实场景,画出自然的直观印象,是亚卫多年的艺术情怀。
然而,经常写生的人都能体会到“断舍离”的苦恼,画从生活中走来,却又无法摆脱生活的影子。以普通的写生方式去追寻“师造化”的梦想,始终是无解的难题。画家一手伸向了生活,却无法达成艺术的蜕变,“家山”情怀显然不足以驭画,要求通途,就不得不变。长期的写生感悟让亚卫明白:握笔在手,绝不仅表现心中的印象,或者忠实的效仿自然。只看眼前,只伸向生活,毕竟无法实现质的飞跃。个人的视野、精力、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人生中,获取无限的高度,挑战绘画的难度,就必须向更远处走,向更高处走,传统中国画的这座宝库,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在告别了第一阶段的“忠于自然”之后,亚卫放下成见,回望经典。他反复临习范宽、王蒙、石涛、渐江等历代大家作品,由笔法入手,章法、墨法处处留心。亚卫早年学画就有临摹功夫,而今重修古法,已非管中窥豹。多年对景写生的经验,使他更加明了古代经典作品中笔墨皴法的来处和变化之妙。自然无常形而有常理,写生乃写山之骨气,要用笔精到;墨色变化随四时氤氲,用墨亦须笔笔生发,达物之情则妙。临摹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分解式的消化吸收。经历反复的揣摩锤炼,亚卫的画中依然还是陕北窑洞、秦岭山水,但从他近年的个人创作来看,已觉气象一新,无复往昔面貌了。可见,融创作于写生并非国画家不可为的事情,但要锤炼语言,以能概括取舍。当画家注意力真正收归到浓缩的笔墨之时,“对景写生”就不再是题材的干扰,反而变为形式的灵感源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