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夜间充电别超过8小时,电池发烫要立即断电!”消防专家的话刚落,台下的外卖骑手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作为活动的“重头戏”,消防安全培训直击痛点——新就业群体高频面临的电动车充电风险、夜间作业环境复杂等问题,以及社区居民家庭用火用电的常见隐患,都被纳入课程核心。
PPT上,厨房油锅起火的动态示意图、高层逃生路线规划图清晰直观;专家口中,“119报警要说清这三点”“浓烟中弯腰捂鼻的保命技巧”等实用知识通俗易懂。“以前总觉得火灾离自己远,今天才知道,家里插线板超负荷也是大隐患!”社区居民李阿姨边记笔记边感慨。理论讲解环节,新就业群体与居民聚精会神,不时举手提问,课堂互动频频,安全意识在你问我答中悄然扎根。
消防器材细讲解从“眼熟”到“懂行”
“大家看我手里这款,是水基型灭火器,它的瓶身通常是红色或绿色,和常见的干粉灭火器比,最大的特点是灭火原理更‘温柔’——靠内部的水基灭火剂形成水雾,既能降温,又能隔绝氧气,还能抑制燃烧物挥发。”消防专家举起灭火器,对着台下展示,“它特别适合扑灭固体物质火灾,像家里的木材、布料着火,或者厨房油锅起火,用它都很合适,而且灭火后不会像干粉那样留下粉尘,清理起来方便。”他旋开保险销,模拟操作:这类灭火器使用时和其他灭火器步骤类似,另外,它还有个隐藏功能——遇到小火时,把灭火剂喷在身上,能短暂起到隔热防烫的作用,为逃生争取时间。”
台下,美团骑手小张拿出手机拍下器材细节,快递员们凑在一起讨论刚才提到的注意事项,居民们认真记着笔记。“经常看到灭火器,真不知道还有这么多门道。”网约车司机陈师傅感慨道。一场干货满满的讲解,让大家对消防器材从“眼熟”到“懂行”,为应对突发情况打下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