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长杯”第四届陕西大学生辩论赛
  • 广告|西安联通
  • 西凤酒广告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文旅 > 正文

绥德石雕雕出古老“吉祥物”新形象

绥德石雕雕出古老“吉祥物”新形象
2025-05-07 09:52:08 来源:陕西日报

绥德县千狮桥(资料照片)。记者梁易炜 摄

鲍海东在雕刻《声动天下》系列作品(资料照片)。记者李羽佳 摄

绥德县千狮桥上的石狮子(资料照片)。记者梁易炜 摄

无定河自北向南穿绥德县城而过。千狮桥上,1008尊石狮或踞或立,或戏球或守望。千年雕工凝于一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狮被视为守护神,常被放置在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门前,寓意镇守、驱邪。多年来,绥德县的石匠以錾为笔,一錾一凿在石上刻出栩栩如生的石狮形象。雄狮代表力量,雌狮象征温柔,冰冷的岩石便被赋予了生活的美学。

从秦砖汉瓦的残片到明清民居的柱础,从庙宇石狮到现代城市雕塑,石雕始终是绥德县的名片。4月中旬,记者走进“石雕之乡”绥德县,探寻石雕之美。

源于生活

守住艺术根脉

在绥德出土的500多件东汉画像石、乡间散存的唐宋石马和明清石狮,以及众多石窑洞院落,都在诉说着绥德石雕悠久的历史。

绥德石雕形成于秦汉时期,多达百余种,尤以石狮最具代表性。无论是威武高大、置于高山庙堂的镇山石狮,还是放置在平常百姓家的炕头石狮,都以鲜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造型意象、流畅的雕刻技法受到称赞。

“炕头石狮是绥德民间一种保佑孩子的吉祥物,与当地百姓世代相传的‘保锁孩子’的习俗密切相关。”《绥德文库》绥德石雕卷主编、绥德县文化馆原馆长朱维全说,“炕头石狮的打造有严格的讲究,要择日择时。第一次凿要在夜深人静、月满星全之时,匠人在选好的石料上依势造型、由势生态、因态生情。凿够100天,在最后一晚子时完成,用朱砂点睛,然后裹上红布、系上红绳,送到主家。”

绥德县非遗陈列馆陈列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炕头石狮。大的约20厘米,小的有三四厘米,憨态可掬、惹人喜爱。

绥德石雕不仅具有美感,还具有实用性。其中,与当地人关系密切的是石门墩、雕花石照壁、石灶台、石炕围,以及广场上、园林里气势恢宏、造型美观的牌楼等。

绥德县的石雕艺人,以大胆的想象和娴熟的技艺,雕出了当地人丰富多彩的世界,体现了绥德人纯朴、直率、顽强拼搏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产业带动

助力乡村振兴

沿着无定河向南,绥德县城内,石牌楼上,镂空浮雕的花鸟“跃动”、人物逼真,恍若展开的画卷。石牌楼是绥德县的地标,绥德石雕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鲍武文参与创作。

在绥德县,鲍武文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一方面是因为他手艺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带动性强。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鲍武文出生在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鲍王家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20世纪80年代初,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办起石雕厂。随着厂里的订单越接越多,很多人慕名而来。一些家境困难的学徒通过石雕改变了生活。

关键词:绥德石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