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者反映,一些景区摆渡车存在票价偏高、捆绑销售、乘坐不便等问题——景区摆渡车,便利还是谋利?
春节假期,谢先生到广东梅州市粤东大峡谷景区游玩,刚到门口,摆渡车先影响了好心情。他在人民网“人民投诉”留言反映了该问题。
记者致电谢先生了解相关情况。“停车场距离景区大门太远,大概要走2公里路程,坐摆渡车则要20元一位,感觉不值得。”谢先生决定走过去,“这段路很窄,摆渡车与行人混行,车速很快,差点撞到小孩子,景区怎么能这么设置摆渡车?”
乘坐摆渡车,从景区门口到主景点游览,或者从一个景点快捷地前往另一个景点,是旅游景区游客的常规选择。景区设置摆渡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为游客节省时间和体力。然而,不少游客遇到过景区的摆渡车收费高、服务差、强制消费等问题。大家呼吁,摆渡车应当回归其设置初衷,服务游客,保护环境,让游客在景区游玩更舒心。
景区入口与主景点距离过远,让游客不得不乘坐摆渡车
有读者网友反映,一些景区有意将停车点与景区大门拉开很长距离,或者将大门入口与核心景点拉开一段距离,使乘坐摆渡车成为游客的“必选项”。
去年11月,姚女士一家自驾前往山西大同市浑源县悬空寺景区游玩。在距离景区大门5公里处就有工作人员拦截,表示前面停车场已满,需要乘坐摆渡车前往景区。在随后的2个卡口处,也都有工作人员拦车并给出相同说法。“我们坚持开过去,一直开到离景区大门最近的停车场,发现那里有近百个空余停车位。此前拦截车辆就是为了让我们乘坐20元一位的摆渡车。”姚女士说,“我那一趟在山西游玩了15天,碰到多次强制乘坐摆渡车的情况,体验感不太好。”
姚女士说,即便是停在距离景区大门最近的停车场,又走了大概15分钟才到景区大门。记者发现,一些景区大门距离核心景区动辄几公里的路程,为了有足够的体力游玩核心景点,大多数游客都只能花钱乘坐摆渡车。
江西南昌市读者高先生则质疑,“出于环保考虑,可以禁止社会车辆进入景区。但有必要把景区门口和核心景区的距离设置得这么远吗?”
那么,景区下车点至景区大门的距离,或者景区大门至核心景点的距离多长较为合理?
“在大部分的平地景区,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停车场设置得过远,迫使绝大多数游客必须乘坐摆渡车,增加了游客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那就是不合理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罗浩说,有的景区为了创收而强制游客乘坐摆渡车,更是需要纠正的做法。
但是,这段“距离”也并非越短越好,需要综合考虑景区地形。“如果距离过近,可能占用核心区域土地,不利于客流疏导和生态保护。还有一些山地景区,为了保护环境和游客安全,禁止自驾车上山。同时,因为高山景区平地少,停车场等设施需要设置在山下,这种情况下,提供摆渡车服务是适当的。”罗浩说,景区应根据规模、游客流量和土地价格等因素合理规划这段距离。
还有游客质疑一些景区摆渡车的设置点位是否合理。去年“五一”假期,北京的耿女士一家前往一处山地景区游玩。“我们走到半山腰,发现可以乘坐摆渡车,就购买了每人30元的摆渡车车票。”耿女士说,“大家都以为是到山顶的摆渡车,坐了十来分钟到站后发现,摆渡车只是停在了另一个半山腰。前后景色没有多少差别,而且距离本身也不长,这样的摆渡车完全没必要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