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凤酒广告
  • 广告|西安联通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文旅 > 正文

再近一点,看秦陵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再近一点,看秦陵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2024-12-03 17:30:24 来源:文博融媒

1978年6月的一天,当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一块田地里,钻探队员用力地操作着手中的探铲,一个栗子般大小的圆形金属件随着土块被带了出来……不久后,秦始皇陵又一震撼人心的考古成果——深埋于地下7.8米深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被发现。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初冬时节,进入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位于秦始皇陵封土西南侧的铜车马博物馆内,游客鱼贯而入,两乘铜车马被分别安置在一楼大厅巨大的玻璃罩内列队迎客。如果说拍照打卡始于颜值,那么在逐渐了解了制作铜车马的“神乎其技”之后,游客最终会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1974年秦兵马俑坑发现后,秦始皇帝陵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解陵园的布局和地下埋藏情况,自1977年起,考古队对陵园展开了一次大面积的考古普查和勘探,两乘铜车马就是在随后的勘查中被发现的。1980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同意,陪葬车马坑发掘清理工作正式开始。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2000多年前它们被一前一后放置在木椁里,木椁就像一个大木箱子,因年代久远,木椁腐朽,封土塌陷,两乘车出土时破碎为3000多块碎片,薄壁铸件全部压坏,马腿也压断了,幸运的是铜车马坑在历史上没有被盗掘过,所有的部件都在原地。

毫无疑问,漫长的修复过程是必然的。由于在铜车马的制作过程中,当时的工匠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链接、子母扣链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在修复过程中,不仅有考古学家参与,还有机械方面的专家、焊接方面的专家以及一些钳工、模具工等。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从1982年开始对二号车进行修复,到1988年一号车修复完成,整个铜车马的发掘、修复、整理共经历了八年时间。

这两乘车按照真人真马真车约1/2比例制作而成,前面的车叫高车,即立乘之车,在皇帝车队中起着开道、警卫和征伐的作用;后面的车叫安车,即坐乘之车,因有窗牖,闭之则温,开之则凉,俗称辒辌车。它们的主要材料是青铜,所以叫铜车马,实际上,车上还有大量的金银构件,两乘车上金银构件的重量达14公斤,它们是秦代典型的单辕双轮车。

两乘铜马车均由包括4匹马、1名御手和100多件组零部件组装而成,每组部件或每根皲具又由几个到几十个小构件连接、组合形成,每乘车的零构件累计总数达3000件。车、马、御手及大部分部件的表面都施有彩绘纹饰,或涂有颜色。

车辚辚,马萧萧。重见天日的青铜马车被誉为“青铜之冠”“世界车马史上的里程碑”,让史书中的描述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两千多年前的“顶级豪车”凝聚了如此之多的“高科技”,可谓集当时技术之大成。秦铜车马到底是怎样神奇的存在?不妨放大文物局部的细节来看个究竟。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铜车马最为重要的一个成果,是完整呈现了古代车马系驾方式——四匹马齐头并进,分工明确。中间的两匹马被称为“服马”主要的任务是驾辕,两边的两匹马被称为“骖马”通过靷绳(牵引车辆的绳索)与车连接,主要的任务是拉车,同时引导车辆行驶方向。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分道扬镳”,这里面的“镳”就是马嘴所衔器具,御手通过缰绳来操控它,向左转时只需拉一下左手中的辔绳,左骖马带动其它马匹向左转,反之则向右转。除此之外,秦代车马系驾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靷绳系在马的肩胛和胸部,这一点和同一时期西方普遍将带子绑在马脖子上完全不同,更加有利于驾驶过程中马匹呼吸。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为了表现马络头(俗称:马笼头)和辔绳柔软的皮革质感,工匠们用青铜制作,采用子母扣连接工艺,制作出1000多个一两厘米长的小铜节,并且需要在厚约4毫米的子扣和母扣上分别钻出直径1.5毫米的孔,再打入销钉进行连接。如此精细的工艺制作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一号车上一顶华丽的圆形伞盖无疑是非常耀眼的存在,直径大概1.2米左右,出土的时候碎成了100多片,伞盖整体呈弧面的,并且一次性用青铜浇筑完成,最厚处4毫米最薄处1毫米,从中心铸点均匀扩散开。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奇特的是,伞盖并没有被固定在车上,而是插装在一件巧布机关的十字形的伞座上,伞座仅是放置在舆底地面,伞座与车舆之间没有连接关系。由此可知,立车上的伞盖实际上是一件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拆装的大型部件。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作为帝王出行的车辆,防御是最根本的,因此武器的配备必不可少。一号车在车舆前挂了一件铜弩,并在旁边备好了铜镞。车上共有铜矢66支,其中54支装在舆内放置的笼箙内,12支插装在车舆左輢外侧的矢筒中。66支铜矢中,62支的形制、长短相同,另外4支的首部呈平头的圆柱形。车上的盛矢器具笼箙1件,铜质,呈长方形盒状,有盖,盖与箙的一边口采用活铰连接,可以自如开合。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一号铜车上除配备有弩、箭矢和箭箙外,在车厢右輢内侧还插着面铜盾。盾是冷兵器时代最常见的防护型装备,通常是步兵配备使用,车上设盾虽有文献记载,但在之前考古出土的马车遗迹中尚未见过实例。秦陵一号铜车马车上的盾,是考古发现的车载盾首例。盾的正、背两面都绘有绚丽的纹饰,立体感强烈。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二号车铜车马上供主人乘坐的后室,两侧有窗户,开窗时,窗板便被推入厢体后侧的空腹中。为了在铜铸的厢体上呈现推拉式窗户的结构,工匠需要在仅有8毫米厚的铜铸厢壁中留出一个4毫米厚的腹腔,供窗板推入。考古工作者研究破碎的车厢发现,腹腔是由内外两层板组成,外侧是铸造车厢时首次浇铸的原板,内层板是镶嵌焊接上去的。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秦代实用马车篷盖用丝绸制作而成,而秦陵铜车马的篷盖用青铜制成,但工匠们竭力表现出丝绸的厚度、质感和花纹。篷盖薄而平滑,正反两面都绘着精美的图案。用青铜模拟织物制作篷盖难度极大:安车上椭圆形的篷盖面积达2.3平方米,厚度仅有2至4毫米。制作如此大而薄的拱形铸件,首先要求有娴熟的合金配比技术,铜液既要流动性强还要有良好的成型能力。其次要求工匠有高超的铸造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铸造过程,保证铸件的完整性。另外还要求有高水平的模具制作技术。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导致铜液流动不畅或者模具爆裂,难以做成面积巨大而完整的铜片。

再近一点,看秦铜车马的“神乎其技”

秦陵彩绘铜车马以其写实的表现手法,完整的形制和结构,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高难度的青铜制作和加工工艺,完备的鞁具和驾挽方式,豪华的金银装饰,逼真细腻的雕塑艺术,精美又极具表现力的彩绘纹饰,抒写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彩篇章,他们被誉为“青铜之冠”,诚然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责任编辑:白睿祺 李晓庆)
关键词:秦铜车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