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差”也是有时限的。按照规定,文物出境展览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因特殊需要,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可以延期,但是,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此次“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11月18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展期至2025年3月3日。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2年起,国家文物局陆续发布了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195件(套),是被永久禁止出境的。此外,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吴海云说,这些文物无一不是绝世奇珍,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点交”考眼力
文物点交,即文物交接方共同确定文物状态,对文物的编号、名称、质地、数量和保存状况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详细记录并达成一致的过程。
在焦乐晖看来,文物“出差”时的点交工作应该是最重要也是最紧张的环节。
“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赴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和法门寺博物馆等参展单位开展文物点交集中工作,共计点交文物73套115件(10月15日点交西安博物院文物,10月16日点交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10月17日点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10月18日点交法门寺博物馆文物)。”这是焦乐晖工作日志中记录下来的一段文字。
“填写点交单,进行文物描述,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交接双方的点交记录里对文物的描述要保持一致。另外,每件文物都要从整体到细节进行拍照记录,少则几十张,多则上百张。因为后面要经过包装运输、再次开箱查验、布展、撤展,以及最后将文物运回等流程,我们都要参照点交单上的文物现状描述和照片来进行,确保文物安全返回到各个收藏单位。”焦乐晖坦言,点交十分考验眼力和细心。
通常来说,点交工作中需文物交接双方确认无误后,必须由专业的文物运输公司严格按照《文物运输包装规范》执行包装运输任务,保证“出差”文物安全回国。
件件是珍品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由“走进大唐”“长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乐居长安”“海纳百川”“文人世界”“技臻于美”“大唐丝路”和“扬帆出海、联通世界”八个不同的展览区域组成,观众不仅可以观赏到来自中国多地的精美文物,还可以通过配套的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直观形象地了解唐朝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和对外交流历史。
此次挑选参展的陕西文物,可谓“件件是珍品,个个有来头”。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20件(套)文物中,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更白玉带銙由15件套组成,是唐代玉带銙的重大发现,“开元通宝”银钱实属少见,赤金走龙工艺精湛,鎏金刻花银锁附钥匙设计精密,堪称唐代精密仪器的杰作;陕西考古博物馆的29件(套)文物里,唐惠陵李宪墓出土的彩绘陶俑惟妙惟肖,陕棉十厂出土的私家乐舞图体现盛唐乐舞文化融合特色,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出土的胡人奏乐俑体现唐代琵琶盛行;西安博物院的19件(套)文物中,西安市长安区出土的三彩胡人骑驼奏乐俑彰显盛唐繁荣,西安交通大学出土的“都管七个国鎏金银盒”表面仅人物便錾刻有27位,形态、服饰各不相同;法门寺博物馆的5件(套)文物均出自法门寺地宫,包括鎏金羯摩三钴杵纹银阏伽瓶、鎏金雀鸟纹银香囊、鎏金团花纹葵口圈足银碟等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记者 赵争耀)
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