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传统乐器为主的国乐演出机会减少,演奏者纷纷走进直播间传递丝竹之美,独弦琴、箜篌、埙等小众乐器得以走入大众视野。近日,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中国音乐》编辑部、《东方学刊》编辑部共同举办“直播新生态助力国乐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探讨如何借助直播打造国乐演出“第二舞台”,开拓年轻受众群体,服务国乐艺术的创新性传承。
会上,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的业界专家达成共识,借助直播及打赏等业态,国乐获得年轻观众青睐,从业者收获打赏、礼物、点赞等物质精神双重认可,助力国乐从“小众”走向“大众”。专家建议,业内人士要抓住传播机遇,主动参与直播表演,用品味高雅的艺术内容引领大众审美。
直播带来国乐传播新机遇用高雅内容引领观众审美
据抖音数据显示,民乐直播的观看人次已经超过61亿。过去一年,抖音民乐类直播场次累计超178万场,时长达233万小时,这相当于每天都有4200场民乐线上演奏会上演,抖音已经成为最大的国乐线上演出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音乐传播教研室主任李小莹
“直播间里,新国潮、国乐正在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音乐传播教研室主任李小莹发现,直播既为具备历史积淀的国乐提供了传播平台,也拉近了年轻一代与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距离。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院长韩彦婷
一般观众初涉国乐表演时,对传统乐器名称、乐队编制、音乐特点、艺术风格等相对陌生,常在欣赏时产生障碍;而民乐主播则擅长用相关历史情境、文化故事串联艺术表达,加以当代流行文化元素点缀,引发受众兴趣。“这凸显了国乐的艺术张力,实现了小众内容的大众表达”,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院长韩彦婷教授评价,直播将历史与现代进行连接,将专业与大众碰撞,在行为与情感交融中,使国乐传承与创新共生。
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杨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