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要论述为指引
推动陕西自然资源事业开创新局面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天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推进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陕西自然资源系统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贯通起来,高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重要论述为指引,推动陕西自然资源事业开创新局面。
当好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卫士
对于陕西自然资源领域来讲,当好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卫士,核心是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在“三区三线”划定中,陕西将秦岭核心保护区的97.99%、重点保护区的76.92%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从源头上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陕西将坚决扛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2025年要全面完成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现秦岭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聚焦“小、散、乱、污、呆”矿山,大力推进秦岭区域矿山整治三年行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再压减20%的矿山数量。紧盯乱搭乱建、乱采乱挖,常态化开展监管督查,以持续高压态势遏制新增问题发生,让秦岭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守牢高质量发展的红线要求
对于陕西自然资源领域来讲,最核心的红线是耕地保护。近年来,陕西全面推行田长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田长,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陕西将进一步压实市县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探索建立耕地保护一体化推进机制,大力推广“日常变更找增量、季度监测控流出、年度变更严进出”工作模式,系统化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强化“长牙齿”的硬措施,持续深化“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预警”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从严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优化。设立永久基本农田标识牌并准确公布信息,将田长、网格员对应到田块,打通耕地保护的“最后一公里”。优化耕地空间布局,推动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深化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管理机制,推动补充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由试点向全省推广。
优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
优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是陕西自然资源部门肩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目前,《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宝鸡、咸阳等10个市级和92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陕西将在持续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监督实施上下功夫,推进能源、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上线运行并持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系统,提升“一张图”智能化水平。加快详细规划编制实施,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更新、完善社区便民生活圈等提供规划依据。分类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每年通过遴选确定2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一批省级村庄规划示范村。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大力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更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