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淮平原到黄土高原,从京杭大运河到无定河,作为一名援陕干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干部杨荣在一次次理念碰撞、一次次团结协作及一张张老百姓的笑脸上,见证了东西部协作给绥德带来的变化。
产业互促中的招与引
绥德县地域广阔、沟壑纵横。2023年7月,一到绥德县,杨荣就开始思考如何快速熟悉县情、理清思路、打开工作局面。
“我克服了饮食、气候等种种不适,走遍了全县15个镇开展调查研究,走访了解镇情村情、产业发展现状。我发现,在绥德,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占比不足一成、全县中年妇女劳动力逾万。经讨论,我们决定以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破局。”杨荣说。
2024年1月,来自邗江区的润宇工艺品有限公司与绥德县签约。4个月后,以生产毛绒玩具为主的榆林润宇工艺品有限公司投产,当年销售额就超过2000万元,为当地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该项目也创造了绥德项目落地的新速度。
四十里铺镇肉牛养殖基地存栏1300多头西门塔尔牛。去年以来,牛肉市场不景气,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信心。
“我们深入剖析养殖业的特性及市场动态后认为,要想扭转养殖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就要以工业化思维推动深加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为此,我搭桥引线,招引扬州裔家牛肉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房亚明与四十里铺镇‘联姻’,共同创办绥德县兴牧源食品有限公司。”杨荣介绍,随着工厂建成投产,一系列熟食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壮大了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文化互通中的融与鉴
绥德县有厚重的黄土文化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绥德县与邗江区两地文化互融,让黄土文化与运河文化交融共鸣?
“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作为扬州文化品牌与精神地标的城市书房,可以作为运河文化与黄土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杨荣说。
2024年5月,邗绥联络组迅速行动,协调两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为绥德书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选址建议及设计理念。
“我们提出将扬州的运河之韵与绥德的窑洞之魂巧妙融合的思路得到绥德县的认可。之后,绥德县城中心永定公园内的窑洞被选定为书房的建设地点,总面积170平方米,设计上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灵动。”杨荣介绍,2024年9月26日,窑洞书房——绥德城市书房建成。
古琴艺术在邗江区有3000年历史,在绥德却鲜为人知。为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与碰撞,2023年10月,一场名为“琴”牵邗绥、“情”系绥邗的古琴艺术名家音乐会在绥德奏响,来自扬州的艺术家还为绥德县老年大学捐赠了10张古琴。
作为扬州古琴艺术的传承人,工作之余,杨荣还在绥德县老年大学开设古琴公益课程,以琴为桥、以乐会友,促进绥德与扬州非遗的交融互动。
人才互动中的责与策
“在东西部协作战略的宏伟蓝图中,我们始终把‘三支’(支教、支农、支医)人员的选配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今年,我们修订了《三支人员管理办法汇编》,落实保障措施,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杨荣说。
优秀老师、青年中医师、农技干部……截至目前,邗江区共选派37名专业技术人才进驻绥德,为绥德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4月,在邗绥联络组的努力下,邗江区春季主体班异地教学在绥德县委党校开班。这是扬州市在陕北老区开设的第一个县级主体培训班。
“我们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邀请绥德县党员领导干部代表与邗江主体班学员分组互动交流,围绕产业科创、城市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主题分享经验,推动两地干部互学互鉴。”杨荣说。
山海相连、心手相牵。在援绥干部的努力下,产业协同、城乡共建、就业联动、消费帮扶等一个个项目如新鲜血液,从邗江注入绥德,谱写出苏陕协作的动人华章。(张东红 张丹 史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