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陕西新闻道德风尚奖评选活动结果日前揭晓,我省15名新闻工作者获奖。
见贤思齐学榜样,挺膺担当做先锋。陕西日报今日推出“庆祝第二十五个记者节特刊”,展示第三届陕西新闻道德风尚奖获得者风采,以此激励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以榜样为引领,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怀揣梦想 不负韶华
陕西日报社 苏怡
记者的初心是什么?
工作16年来,无论身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还是重点项目现场,我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初心。正是这份初心,激励着我更加敬业、更加专业、更加深入地记录三秦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旋律和脉搏。
从10多篇新闻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新闻奖,到荣获第三届陕西新闻道德风尚奖,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亦是鞭策。今后,我将不忘初心,倍加努力,深入基层一线,用笔触、镜头挖掘鲜活的陕西故事,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新闻作品。
扎根三秦大地 反映人民心声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 李和平
我扎根新闻一线22年,从记者成长为主持人兼制片人,主持了20多档节目,获得陕西新闻奖等多个奖项,以及“抗疫先进个人”等荣誉。
2019年我主持《对话书记》以来,先后专访了200多位各级书记,讲述陕西追赶超越的动人故事。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大型活动和社会公益,并主动帮扶年轻主持人成长。
此次获奖,我倍感荣幸,也感恩这个伟大时代及各方支持。我将始终坚守新闻道德底线,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讲好陕西故事、传递正能量,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激励中担当前行
当代陕西杂志社 梁生树
道德风尚奖是对一名新闻从业者能力、品行、操守的全面评价。获此殊荣,我深感荣耀与惶恐。
2009年,我入职当代陕西杂志社,正好赶上互联网时代下传播形态的“转场”。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上,当正面优质内容产能不足时,虚假、错误的东西就会满天飞。
15年里,我去过地震一线、阿里高原,挖掘并首发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的先进事迹,驻村蹲点78天采写的报告文学《乡村面孔》获得柳青文学奖。15年里,我把每一次采访视为初次和最后一次,珍视机会、珍惜时光,力求写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品。
守住变化中的不变
西部网 刘振华
从最初的新闻网站编辑,到社交媒体运营,再到如今的平台运营,作为一名网络媒体“老兵”,我经历了这十几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也见证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新闻,作为时代的镜子,反映着社会的变迁,更引领着思想的潮流。作为一名站在时代前沿的记录者,每一次面对变化,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成长的契机。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变化,不变的应该是什么?是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担当,是践行“四力”的不懈追求,是职业道德的牢固坚守,也是我们每个人新闻理想的炽热燃烧!
在热爱中坚守
党风与廉政杂志社 蒋向东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西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我选择了钟爱的新闻职业。32年来,我深入田间地头、工地车间,倾听群众心声,情系百姓冷暖,观察三秦巨变,记录时代进步,讴歌劳动者奋斗拼搏的精神。我20多次获得全国、省级新闻奖项,主笔的《今日点法》连续两年获得陕西新闻奖好专栏奖。
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我见证了传统媒体的辉煌,也经历了媒体转型的阵痛,深感要做到工作称职,除了具备过硬的采编业务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恪守职业道德,弘扬正气,反映民生,不负时代与韶华。
成为时代的一点光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袁玥
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记者。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后,我才知道“记者”这两个字有更多内涵——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肩上有责。
从业的15年中,我奔跑在各类新闻现场,既关注人情冷暖,也参与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将“四力”融进一篇篇报道、一个个镜头。
我相信,在资讯爆炸、技术演进的今天,专业记者始终无可替代,没有什么比走进现场更能抵达真相,没有什么比不断追问更能启发思考。这是记者的荣光,也是我们的使命:做时代的一点光,或许微小,但足够明亮,看得清脚下,也照得见远方。
做有温度的新闻人
西安广播电视台 崔楠
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我很高兴自己能始终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多年来,无论是采访拍摄、后期剪辑,还是编审稿件,变动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我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与坚持,让我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作品多次获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与此同时,我积极投身公益,送医送药下乡,宣传急救知识。这些看似小小的举动,温暖了很多人,也让我下定决心做一个有温度的新闻人。
获得陕西新闻道德风尚奖,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一种鞭策和鼓励。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为中医文化传播和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用脚步丈量 用镜头定格
宝鸡市融媒体中心 杨林
电视记者肩上扛着的是摄像机,是责任,更是信仰。
从事新闻工作25年来,我始终坚持奔跑在新闻一线,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镜头记录生活,用文字讴歌时代发展。我参与电视台多个新闻栏目策划和重大主题采访,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大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陕西新闻奖等奖项30余项。
心里有梦,眼中有光,镜头有情。新时代新征程,我将一如既往坚守新闻人的初心和梦想,守正创新,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采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铜川日报社 朱红卫
记者就是“记着”,记着初心、记着担当、记着人民、记着最真实最平凡的故事。
25年新闻从业路,我始终坚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每一次深入现场的采访,每一次与受访者的深入交流,我都力求还原事实真相,传递最真实的声音。这份坚持,让我在无数个日夜,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沉甸甸的奖项鞭策着我,在报道中,不仅要关注事件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用手中的笔去揭示真相,去呼唤公正,去传递正能量。
愿做党报事业的一颗“螺丝钉”
渭南日报社 杨宇龙
在渭南日报社工作的20年中,从渭河抗洪一线到突发事件采访,从夜班编辑岗到繁杂的行政管理岗,从行业周刊创刊到媒体融合带团队,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无论在哪里,我都心甘情愿做党报事业的一颗“螺丝钉”,忠于职守、兢兢业业。
从一个青春少年,到现在已过不惑之年,我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丝毫未减。
我会用每一天的业绩续写一个新闻人无悔追求的故事,我会怀着无限热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中有火、笔尖无惧,书写动人篇章,为党的新闻事业贡献力量。
留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南卫东
从晋陕大峡谷中被困群众救援现场,到河南安阳沿红旗渠采访感受两地发展之变、产业之变,我始终用心践行“四力”,用情讲好故事,记录着这片多彩土地的蓬勃脉动和动人旋律。
犹记得我的新闻引路人——刘励华老师那句深情提醒:“头上天大,脚下路长。”信息大涌流、技术大发展、媒体大融合的今天,对记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深知,未来,在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深入一线,走进现场,在采写与拍摄中练就本领,在坚守与奉献中磨砺精神,留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闻作品。
心中有信仰 笔下有力量
安康日报社 孙妙鸿
心中有信仰,笔下有力量。回首20年从业之路,每一次采访都如同一场虔诚的修行——我深入偏远山区,捕捉弱势群体渴望改变命运的目光,以文字为他们带来希望;走进贫困家庭,用笔墨传递温暖,用镜头抚慰心灵;聆听好人故事,记录爱心人士乐于奉献的感人情怀,将平凡故事传向四方……稿件先后获得陕西新闻奖15次、安康新闻奖32次。获得陕西新闻道德风尚奖,既是对我过去的认可,更是对我未来的鞭策。我将一如既往地做一名冷静的观察者、忠实的记录者,不断挖掘更多温暖有力的故事,让新闻的力量如燎原之火,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讲述一线故事 传递时代精神
商洛日报社 李小龙
从业16年,面对每次采访、每篇稿件,我都心怀敬畏,因为这份事业给了我新鲜、感动、收获,让我懂得了责任与坚守。
每一条鲜活新闻的背后都有故事,既是采访对象的故事,也是记者的故事。这些年,我积极讲好商洛故事,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商洛的生动实践。我努力讲好一线故事,聚焦先进典型,聚焦急难愁盼,传播正能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30多件新闻作品获奖。
今后,我将持续践行“四力”,用汗水、责任和坚守诠释好“记者”这一称谓,讲好商洛故事,传递时代强音。
耕耘新闻事业 享受快乐生活
彬州市融媒体中心 王彬强
在新闻战线上奋战了30年,我始终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足迹踏遍全市每一块热土,为日新月异的发展欢欣鼓舞,为群众的创新创造鼓与呼。
我坚持深入一线,挖掘带露珠、有温度的新闻,40多次在国家、省、市广播电视奖评选中获奖,多次获陕西新闻奖。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新闻采编是和智者对话,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即使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枯燥。我将继续在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中默默耕耘,乐此不疲。
让更多人爱上我的第二故乡
吴堡县融媒体中心 杨晓娜
我是一个外地媳妇,却将心扎根于吴堡,以镜头为笔,绘遍吴堡的山山峁峁。从石城的千年沧桑,到黄河二碛的壮观景象,再到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柳青文化园,我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吴堡的美,让更多人爱上我的第二故乡。
我和团队成员大力宣传吴堡。2021年至2024年10月,我们共策划拍摄宣传家乡的小视频1200余个,在各个平台上的总浏览量已破3亿。我先后获得“三秦最美家庭标兵”“榆林好人楷模”“榆林好网民”等称号,获得各种表彰30余次。
(记者王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