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聚焦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实践
  • 沣西新城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地市 > 商洛 > 正文

商洛市:易地搬迁结硕果,多措并举保脱贫

商洛市:易地搬迁结硕果,多措并举保脱贫
2020-10-26 10:07:43 来源:中华网陕西

为准确评估“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商洛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分管副秘书长、市资源、发改等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办公室,从8月9日至8月21日,由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发改、农业农村、人社、移民等部门组成的市级评估核查组,从各部门抽调十余人,分两个组对商州、丹凤、山阳、镇安四县区的实际入住、旧宅基地腾退、基础设施配套、配套产业、就业及后续补短板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和内业资料审查。此次核查共抽查集中安置点57个涉及36个镇办,抽查实际入住搬迁户5270户,旧宅腾退拆除390户,分别占247个集中安置点的23%,实际入住户数49750户的10.5%,旧宅腾退拆除37897户的1%。

经核查,全市2016年以来,所有易地搬迁对象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均经过三级评议、公示确认,对象识别精准,全部签订了搬迁、腾退、脱贫“三项协议”;项目建设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五制”要求,落实五方主体责任,所有项目都纳入了县区质量安全监管,完成了工程质量验收和竣工验收,按照项目“五卷”规范建立了项目档案;全市除343户超面积外,其余搬迁户住房建设面积人均均不超过25平方米标准,全市所有搬迁户人均自筹资金均不超过25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物理封闭运行,住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位;集中安置项目规划的水、电、路、视、讯、绿化亮化以及供水、供电、道路、桥梁、护坡挡墙、污水处理设施、幼儿园、卫生室、公厕等必须的“大配套”项目配套建设到位,全部达到入住条件。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钥匙全部交付到户,旧宅腾退复垦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部实际入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全面完成。

在做好搬迁安置的同时,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原则,根据搬迁家庭致贫原因,全面兑现脱贫扶持政策,逐户逐人精准落实兜底保障、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各类帮扶措施,大力发展光伏、食用菌、劳务、外贸加工、菊芋等扶贫产业,持续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支撑、就业服务、基础公共服务、社区治理、拆旧腾退复垦交易和基层党建等后续扶持工作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建成并发挥作用,搬迁群众脱贫发展得到有效保障,脱贫成效持续巩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

各县区能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头号”工程,组建了以县区委书记任组长、县区长任第一组长,常务副县区长及发改、资源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移民(脱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全面加强对易地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县区委书记担责、县区长挂帅、常务副县区长一线推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按照“月督查排名、季点评通报、年度考核奖惩”的考核激励机制措施,制定印发了商洛市易地扶贫搬迁“一细则五办法”、易地扶贫搬迁有关问题的通知、“三精管理”指导意见、“双示范”创建方案、旧宅腾退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选址、建设管理、竣工验收标准、办法、规程等政策性文件。按照五年任务两年启动三年完成的目标,紧盯“开工率、配套率、竣工率”等关键环节,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监督保障。

全市“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9750户194529人,建设集中安置点247个,集中安置48129户190437人(其中跨县区安置58户250人),集中安置率96.7%,分散安置1621户4092人,城镇安置41118户165270人,城镇安置率82.6%,农村安置8632户29259人,整自然村组搬迁6个。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1074243.1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55633.6万元,人均住房建(购)补助资金33753.93元,户均住房建(购)自筹资金7930.93元,安置住房建(购)完成50788套,实际搬迁入住49750户,全部已解决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通信信号覆盖、基本就医。实际搬迁49750户,应拆旧房37924户,已拆旧房37924户,宅基地计划复垦复绿面积12990.52亩,宅基地已复垦复绿面积12990.52亩。

全市已建成247个集中安置区,其中800-3000人集中安置区58个,3000人-10000人集中安置区8个,10000人以上集中安置区2个,所有集中安置小区全面建成投用。所有安置区质量安全规范、基础设施配套、教育卫生服务配套、社区管理服务、产业培育、劳动力就业和基层党建合格率均达到100%。

全市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和“近的靠、缺的补、差的提”的工作原则,始终把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安置点水、电、路、视、讯以及绿化、亮化、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同步跟进,优先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68个800人以上大型安置区工程建设规范有序,基础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搬迁安置计划全面完成,全部靠城靠镇靠园区,产业就业条件良好,岗位提供能力基本群众就业需求,有劳动能力搬迁家庭至少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全市建分散安置1621户4092人,全部采用统规自建方式建设,严格落实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红线要求,未收取群众自筹资金,均逐户逐人精准落实就业帮扶、产业扶持、兜底保障、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各类帮扶措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实现全覆盖,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49750户194529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截至目前,已脱贫建档立卡搬迁人口190428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脱贫率达到97.89%,49750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00%实际入住,全市搬迁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商洛市移民搬迁工作在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镇安县“以产定搬,后搬迁时代有业安置”做法得到国家政协主席汪洋同志的批示,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典型案例全国推广;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镇安县安置点配建的社区工厂模式得到国家审计署点名表扬。

截止目前,全市易地扶贫搬迁49692户中,住房质量安全、住房面积和自筹资金合规率均达到100%,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质量安全规范、合格。全市易地扶贫搬迁49692户中,安全饮水到户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通讯集中覆盖率、小学生就学条件改善率、就医条件改善率均达到100%,全市搬迁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市易地扶贫搬迁49750户中,有劳动力人口家庭40147户,以农牧业生产为主9123户,非农业生产为主35909户,在集中安置区扶贫车间务工1923人、周边企业就业4161人,公益岗位就业6976户,有劳动力建档立卡搬迁家庭就业率100%,零就业家庭0户,社会兜底保障覆盖率100%,全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持续跟进,就业增收得到多元扶持,建档立卡搬迁群众脱贫稳定。全市易地搬迁安置区全部纳入村(居)管理体系,实现社区化管理,移民搬迁新区管理日趋规范,搬迁群众基本适应并融入搬迁社区。

核查中,大家一致认为,商洛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这些做法值得推广交流:

易地搬迁与城镇建设实现最优结合。自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以来,商洛市改变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布局“小而散”的做法,依托城镇,集中优势资源,合理布局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同步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各县区一批移民新区相继建成,中心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大,移民新区水电路视讯全部到位,安置区内绿化亮化完备、环境优美,移民新区周边医院、幼儿园、文化广场、商场、小学、中学以及垃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随着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进城入镇,扩大了城镇规模,优化了城乡发展格局,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使群众就近实现了城镇化,进一步助推了全区城镇化进程。

移民搬迁新区与产业园区齐头并进。按照“移民社区向园区靠近,园区向移民社区靠近”的思路,坚持将易地搬迁安置点建在产业园区周边,坚持在已建成安置点及时跟进产业园区,做到社区与园区双靠近、共发展。很多安置点靠近城区,搬迁群众就业机会较多。商州区镇集中安置点与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依托比亚迪、延长集团氟硅公司、商洛炼锌厂、商洛电厂、跃迪电动汽车城,商山物流园等大中型企业,搬迁群众可不出远门就近在园区实现稳定就业。在启动大荆镇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初期,与安置点一河之隔的荆河生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同步推进;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森弗产业园接续入驻大荆镇,以“互联网+现代农业+合作社(示范园)+贫困户+大健康产业”的精准扶贫闭环发展模式,让贫困户在土地流转中取得资产收入,在园区就业中取得劳务收入,在种苗配送、种植生产中取得经营收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双赢。

绿色产业发展为搬迁脱贫奠定基础。立足建设优质绿色产品工业基地,以光伏、食用菌、菊芋、中药材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朝阳产业,为助推贫困搬迁户脱贫奠定坚实基础。商州区以“光伏+”为发展模式,建设大荆龙山集中式和村级分散式光伏电站共64个,总装机容量63.4兆瓦,辐射全区带动贫困户,全市有条件易地搬迁群众户均认领3千瓦,年均收益2500元左右。在沙河子移民安置点规划建设的商州区产业脱贫示范园建成投产,年可处理中药材3万多吨,预计产值2.8亿元,上交税金约1200万元;辐射带动1万户群众新发展中药材种植1万亩,户均增收3000余元;

虽然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但受迁入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制约,跨区域集中安置的群众在迁入地的收入仅依靠务工收入和已有的资产收益扶持等措施,增收致富来源相对较为单一,搬迁群众在迁入地的产业帮扶工作仍需持续用力。为此:

建议上级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政策倾斜力度,统筹新增脱贫攻坚资金,加大转移支付规模,解决贫困县区本级财力不足困难;同时,建议上级适度降低贫困地区各类建设项目中县区级资金配套比例,确保国家各项决策部署能快速落实落地、达产见效。

建议上级强化对贫困地区和生态涵养区脱贫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用地、立项等政策的支持,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提供政策保障。

建议在编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时,统筹引导和鼓励产业项目、资金向易地搬迁社区聚集,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衔接,加快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商洛市发改委 李政权)

(责任编辑: 简浅)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