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黄河入陕第一湾(资料照片)。
夏末秋初,榆林市榆阳区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的林海一眼望不到边,青翠的樟子松已经长成一道绿色的“防沙屏障”。
这里是黄河“几字弯”核心区。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重中之重。陕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部、黄河“几字弯”腹地,是这场攻坚战的主战场。近年来,陕西接力锁黄沙、添新绿、筑屏障、稳生态,累计完成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造林任务1405.45万亩。
如今,黄河沿岸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茂密的林草如“绿色诗行”,排布在黄土高原上,讲述着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的故事。
一碧万顷
书写草木成林的绿色奇迹
沿着榆阳区榆麻公路一路向东,当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樟子松映入眼帘时,就到了大河塔镇柴兴梁村。7月29日,路边的沙地里,一棵棵樟子松幼苗长势喜人,几十名工人穿梭在松林间开渠、引水,干得热火朝天。
“树种上后,风沙被挡住了,环境也好了,干啥都有盼头。”正在林间忙活的村民杨汉法满头大汗,“再过一两年,这片沙地就会变成松林,一定会更美。”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曾是柴兴梁村的真实写照,风沙不断侵袭着这里的村庄和农田。杨汉法回忆,小时候他经常和小伙伴到村外玩,那时的沙地光秃秃的,一吹风整个天空都变了颜色。“没树就挡不住风沙、锁不住水,庄稼种到地里也出不了几棵苗。”杨汉法说。
“染绿一片沙,拦住一沟土”是柴兴梁村几代人的愿望。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一场人对沙的“阻击战”在毛乌素沙地拉开大幕。搭屏障、开壕沟、挖水渠……多年来,无数人接力植绿,筑起了一道防沙治沙的生态屏障,创造了“沙地变绿洲”的奇迹。
如今,陕西境内的2.4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地松林成片。广袤的林海不仅让曾经荒凉的沙地重焕生机,也在乡亲们心里种下了“绿色梦想”。
2023年,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后,柴兴梁村的乡亲们更忙了。“我们村有3000多亩沙地。今年4月,村里开始新一轮植树造林。乡亲们得空就栽树,一个比一个干劲足。”在杨汉法看来,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多一棵树就多一片绿。
榆阳区是我省防沙治沙的主战场之一。“今年,我们在大河塔、小壕兔、孟家湾3个乡镇的12个村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总面积6.1万多亩,栽植各类苗木1200多万株,预计10月底完工。”榆阳区林业和种苗工作站副站长杨娥说,为实现“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榆阳区按照“先搭障蔽、再种草灌、后植樟子松”的固沙模式,把一棵棵樟子松种在沙地深处。
树木,一棵一棵增加;绿色,一片一片蔓延。踏着夏日阳光,漫步在榆林的乡野田间,苍翠欲滴的樟子松汇聚成绿色方阵,一眼望不到边。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其中,农田星罗棋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为黄河“几字弯”写下了诗意注脚。
一水安澜
激活沿岸绿色发展新动能
盛夏时节,黄河沿岸草原、山林生机勃勃,连绵绿意从城镇街巷向乡间阡陌延伸。奔腾的黄河拍打着河岸,在群山间奏响动听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