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位于秦岭天华山脚下的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等待贯通时刻。记者 赵晨 摄
2015年9月28日,在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岭北TBM施工现场,中铁十八局的工人在对TBM进行维护。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秦岭主脊段施工中,引进的两台TBM从秦岭南北双向掘进,掘进速度是人工钻爆法的3—5倍。记者 杨小兵 摄
已基本建设完成的三河口水利枢纽。记者 许奥博 摄
2021年11月18日,在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岭南TBM施工现场,工人在安装TBM设备轨道。此时,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即将通过最大埋深段,这里是施工难度最大区间。记者 赵晨 摄
这是一条综合施工难度世界罕见的输水隧洞;
这是一条3900万三秦儿女热切期盼的输水隧洞;
这是一条关系陕西高质量发展的输水隧洞;
……
2月22日上午11时17分,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汉水入渭指日可待。
从2007年秦岭输水隧洞准备工程开工,到全线贯通,共历时15年。
15年,艰辛异常,隧洞内高温高湿强噪,工人要经受环境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15年,锲而不舍,面对比钢板还硬的岩石,硬生生“凿”出了一条下穿秦岭的输水隧洞。
15年,百折不挠,发生岩爆4000多次,工人作业时要戴着钢盔、穿着防弹衣。
通了!此刻,激动人心。
热
进入隧洞就进了“蒸笼”
“别看外面结冰,但是隧洞掘进最前端却超过40℃,进入隧洞像是从冬季走进夏季。”2月19日,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掘进班班长阳忠伦说,每次进洞之前,工人们需要先换工装,不少人会选择穿短袖,体会一下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隧洞全长98.3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因为埋深大,洞内常年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接近90%,没有一丝自然风,如同一个大蒸笼。
人一进入隧洞,不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手机屏幕总是一层雾水,眼镜片上老是雾蒙蒙的。头顶的洞壁上,细小的石块混着泥水不停地掉落。山体渗水汇聚成涓涓小溪,流向低处。
掘进班在隧洞施工的最前端工作,主要任务是搭建支护钢架。由于刀头与岩石摩擦产生巨大的热量和噪音,这里比其他地方温度高、噪音大,是隧洞中工作环境最为“严酷”的地方。
昏暗的灯光、浑浊的空气、嘈杂的机器声、潮湿闷热的环境中,阳忠伦一会儿拿着铁锨铲石头、一会儿搬运钢筋,作为班长,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顶上。
“洞内没四季,进入隧洞就像进入了三伏天。隧洞内,一般人连行动都有些困难,但我们已经适应了。”阳忠伦说。
干活时,汗如雨下。汗珠一滴一滴掉落到洞底,与渗水混合在一起,流向远方。
施工时,阳忠伦和工友们除了给设备喷水降温外,还不时给身上喷水凉快一下。在嘈杂的机器声中,工人们之间的交流全靠吼和手势,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了大嗓门。
“我在这个工地干了8年,虽然工作很苦很难,但打通隧洞让西安人喝到甘甜的汉江水,我也出了一份力。能参与这个工程,我感到很荣幸。”阳忠伦说。
硬
在“金刚石”上打洞
在秦岭输水隧洞3号支洞营地,有一座8000多把废弃掘进机刀头堆成的“山”。这些刀头已经严重磨损,不得不废弃。据统计,从隧洞掘进开始至今,累计耗费刀头约1.4万把。
“秦岭输水隧洞施工最大的困难就是岩石硬。掘进机刀头如同在高耐磨钢板上掘进,磨损量非常大。这些废弃刀头都是历史的见证。”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鹏说。
掘进机长300多米、直径8米,像一条牙口特别好的钢铁巨龙,是复杂地质条件下隧洞掘进的利器,号称“掘进之王”。
掘进机的刀盘上安装有50多把特别硬的刀头。掘进机就靠这些“牙齿”“啃”石头。面对高硬度的岩石,刀头会时不时被硌出豁口。豁口多了,就得“换牙”。岭南段施工最高峰时,一天就换了23颗“牙”。
“换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刀具班工人张友胜告诉记者。刀头与岩石摩擦导致刀头表面温度超过50℃。更换刀盘上方的刀头时,他要带着厚厚的手套干活,比在三伏天的烈日下暴晒还难受。
更换刀盘下方的刀头,更为艰难。积水多的时候有一米多深,他要趴下身子潜入到浑浊的水中作业。每更换一次刀头,都是对人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考验。
“在恶劣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秦岭输水隧洞每一米的掘进都极为不易。”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如此评价。
险
戴钢盔穿防弹衣施工
隧洞高约8米,站在洞内,沿着洞壁上伸向远方的灯光望去,仿佛进入了科幻故事中穿越时空的隧道,深邃而不可捉摸。
秦岭地质构造复杂、隧洞埋深大,导致掘进过程中岩爆频发。
“在施工中,高热、高湿和噪音还不是最害怕的事情,最危险的是遇到岩爆。第一次经历岩爆,把人吓坏了。”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副主任程广涛说。
昏暗幽深的隧洞里,突然响起巨大的“雷声”,直径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的岩块,像雨点一样,从隧洞顶部高速弹射下来,如同炸弹碎片,杀伤力很大。回忆起岩爆的经历,程广涛心有余悸。为了确保安全,工人们头戴钢盔、穿着防弹衣,但还是经常会被石头划伤。
“秦岭隧洞高埋深段的岩爆表现超出了行业认知,共发生岩爆4000多次,高峰时日岩爆次数超过60次。”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大河坝分公司总经理李晓峰介绍。
为了确保安全,隧洞支护方案都是技术人员精心研究量身定制的,掘进与支护同步进行。支架、锚杆比一般的隧洞都密,以达到快速控制岩爆坍塌的目的。岩爆空窗期,是喷浆的最佳时期,工地会乘机组织人员加紧施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说:“秦岭输水隧洞遇到了洞室地质能遇到的全部问题。”
除了岩爆,隧洞施工还经常会遇到突涌水、有害气体、塌方等险情。2016年,隧洞里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突涌水,涌水量最高达每天4.6万立方米,而设计排水量只有1.2万立方米。抢险用了两个多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终于贯通,预计年内即可实现通水。陕西高质量发展有了强劲的“水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引汉济渭工程完全可以和都江堰等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相媲美。该工程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之间新增了一条重要的连接通道,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王海涛 吴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