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金融 艺体 更多

陕西靖边:守好农业“芯片” 端稳手中“饭碗”

靖边融媒 2025-11-04 14:48:28

十月下旬起,党贵荣的手机就没停过,全是周边制种农户打来的,开口都问同一件事:“咱这种子,啥时候能排上烘干?”

陕西靖边:守好农业“芯片” 端稳手中“饭碗”

电话那头急,党贵荣这边更忙。10月28日,在位于靖边县红墩界镇的永泰绿洲种业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车车经过人工剥皮的玉米果穗,正顺着传输带往烘干设备里送。这条库容500吨的新能源果穗烘干线连日来连轴转,专门为周边的玉米制种企业和农户提供代加工服务,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今年雨水多,玉米果穗水分大,不烘干肯定不行,我们赶在玉米收获前把生产线调试好,就等玉米收下来了。”作为公司负责人,党贵荣心系两头:既要保证生产线顺顺当当,又要盯着加工的质量,保证农户能拿到高品质的种子。

陕西靖边:守好农业“芯片” 端稳手中“饭碗”

车间另一头的储存区,种植户田春宝正围着自家的玉米堆忙活,指挥村民给果穗分拣、剥皮。早在一周前,他家的120亩制种玉米就已收完,可偏偏赶上连阴雨,玉米堆在地里,急得他好几晚睡不着觉。后来听说党贵荣的公司新上了烘干线,田春宝赶忙跑去签了加工合同。现在自家的玉米终于要进烘干仓了,田春宝揪着的心才落了地,一边剥皮一边念叨:“要是没这烘干的地方,种子发霉,一年就白干了。”

红墩界镇是靖边县制种玉米种植的核心区域。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党贵荣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创办了玉米制种企业。目前,公司已建成一条可一次性处理500吨玉米果穗的烘干线、一条每小时能脱粒20吨果穗的脱粒线,以及一条单次能烘干45吨籽粒的烘干线,全程实现数字化管理,温湿度、烘干时长等关键参数一目了然。“智能化不仅省心,还能确保种子质量,烘干效率比人工晾晒高出30%,所需人手也减少了一半以上。”党贵荣轻触屏幕,语气中透露出十足的信心。

在玉米果穗输送口,田春宝家的玉米先测了含水率,随后被传送带送进一次能容50吨果穗的烘干仓。再过四到六天,这些“甩”掉水分的玉米果穗会进入脱粒、二次烘干、筛选流程。据公司技术员介绍,玉米果穗的含水率进仓前为30%左右,烘干后降到12.5%,才达到储存标准。

陕西靖边:守好农业“芯片” 端稳手中“饭碗”

“在今年秋季遭遇秋淋秋涝的情况下,市县农业部门技术指导组第一时间深入制种玉米地块,查看采收进度和果穗成熟度,针对部分地块种子轻度发芽和晚熟问题,现场为农户‘把脉支招’。”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翠莲表示,“我们会紧盯天气变化,持续做好技术服务,帮助制种户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全县3万亩制种玉米应收尽收,应烘尽烘,守住来之不易的好收成。”

种子是农业“芯片”。近年来,靖边县在玉米制种产业上持续发力,通过政府资金补贴和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扩大制种玉米的种植面积。目前,全县制种玉米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在加工环节,全县有3家玉米制种企业引入了先进生产线,将烘干、脱粒、分拣、包装等环节串联成一条完整链条,能够快速、精准地完成各个制种环节,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和损耗,极大地提高了制种效率和质量,全县玉米制种产业正朝着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的方向稳步迈进。(记者 魏梦云 苟婷 薛艳)

  责任编辑:辛晓霞 秦乐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