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上秋来风景异,葵盘垂金满坡黄。

霜降时节,陕北靖边县小河镇小河村的黄土塬上,千亩向日葵褪去盛夏的绚烂,沉甸甸的花盘低垂着头,藏满了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里,20多名工人跟着靖边县薯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亚军,手持镰刀娴熟地将饱满的向日葵割下,再小心翼翼地把花盘倒挂在葵花秆上晾晒——这道看似朴素的插盘工序,正是锁住361葵花籽(秋葵大瓜子)绝佳品质的“密码”。

“去年试种100亩就成了,今年果断扩种!”王亚军擦去额头的汗珠,笑容里满是笃定。去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下100亩361葵花籽,没想到喜获丰收,这让他坚定了规模化种植的信心。今年,通过村委会土地流转,他在小河村一口气承包下1000亩土地,其中800亩专门用来种植这颗“致富籽”,剩余200亩搭配种植胡萝卜,形成了特色鲜明、错落有致的规模化种植格局,彻底把去年的“小试牛刀”变成了今年的“大展拳脚”。

秋日的阳光下,倒挂晾晒的葵花盘泛着金灿灿的光泽,微风拂过,淡淡的瓜子清香在田间弥漫。“咱这瓜子能赢得市场,全靠‘慢工出细活’!”王亚军随手摘下一颗葵花籽剥开,饱满的果仁泛着油光,“插盘后不急于脱粒,先挂秆自然晾干,既能加速脱水、保留原汁原味,还能让口感更醇厚,这也是收购商认准咱品种的关键。”

品质过硬,销路自然不愁。如今,王亚军的葵花籽早已走出靖边,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大部分整装批发至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借助当地成熟的流通渠道销往各地;小部分则走进周边市县的炒货店,成为市民休闲解馋的热门选择。据他测算,今年800亩葵花预估亩产可达400斤左右,按当前每斤7元左右的市场价计算,仅葵花种植就能实现可观收益。

从100亩试种到1000亩丰收,从独自摸索到带动20多名乡亲家门口务工增收,王亚军用勤劳的双手,在黄土高原上不仅种出了向阳而生的葵花,更蹚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特色增收路,为小河镇乃至靖边县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能,也书写了新时代农民扎根土地、增收致富的生动答卷。(黄金梅 任媛 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