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靖边县城,城市变迁图景鲜活生动:老旧小区墙面翻新、电梯加装,“断头路”打通畅通出行,公园广场随处可见,停车位与共享单车让生活更便捷……近年来,榆林市靖边县锚定“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宜居宜业”榆林副中心城市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基建、提升服务,推动城市承载能力与居民生活品质双提升,宜居新靖边正书写发展新篇。

秋日的芦河之畔,是靖边宜居新景的鲜明注脚。河面碧波荡漾,水鸟掠过,木栈道上市民漫步;生态湿地里,黑鹳、苍鹭栖息,尽显灵动。“过去河水又浑又臭,现在水清岸绿,每天来跑步散心,心情特别舒畅。”市民李欣瑜的话,道出芦河的蜕变。

曾经,芦河城区段因污染、生态退化制约城市品质。为此,靖边县启动总投资约9.39亿元的芦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治理范围南起南环路、北至污水处理厂下游生态湿地出水口,全长5.42公里,总面积约107公顷。“项目突破传统思路,统筹推进雨污分流、水利、补水、绿化景观、生态修复、智慧水务六大类工程,既治水质,又提升生态与休闲功能。”靖边县住建局副局长段咏慧说。如今,“臭水沟”变身城市中央绿廊,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芦河之变,是靖边城市功能升级的缩影。聚焦“断头路”,该县累计新建市政道路13公里,目前城市主次干道达52条、总长131公里,交通“毛细血管”畅通;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升防汛能力;城区天然气覆盖率达97%,助力节能减排;新建五台森林公园、芦河公园及30多处社区公园广场,“见缝插绿”增绿地,城市“颜值”与生态品质双升。

如果说芦河治理提“颜值”,老旧小区改造则添“温度”。走进福乐园小区,弱电线路入地,楼体新覆保温板,新装电梯平稳运行。“政府惠民政策实在好!”居民王子升笑谈小区新貌。靖边老旧小区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冬季冷、雨季漏、排水堵、停车乱”成民生痛点。对此,该县通过调研、座谈建“诊疗台账”,精准推进改造。“截至目前,累计争取补助金7000余万元,动员业主自筹近2000万元,分年度改造35个老旧小区,面积35万平方米,惠及2576户近1万人。”靖边县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晨平介绍。
城市建设,“建”“管”并重。靖边在完善硬件的同时,以创新治理守宜居。建设城市管理综合平台,以信息化提效率;规范便民摊点、增停车位、投放共享单车、优化公交线路、创新垃圾收运,用精细化举措解居民“急难愁盼”,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有序、温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榆林副中心城市’目标,学先进经验,补短板、强功能、精管理、优服务,突出民生导向、守牢安全底线,让县城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居民。”段咏慧表示。从芦河生态之变,到老旧小区民生之暖,再到城市治理精细之效,靖边正以城市更新实效,让“宜居”从愿景变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宋炜 白凌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