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子洲法院裴家湾法庭:在红色热土上走好群众路线

榆林中院 2023-01-13 10:35:00

子洲法院裴家湾法庭:在红色热土上走好群众路线

近年来,榆林市子洲县法院裴家湾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传承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层次、宽领域调解组织网格系统,体现了小法庭在诉源治理、区域治理、平安建设中的大作用。

法庭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被省高院授予集体二等功,并获评全省第一批“示范法庭”、被市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获评全市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被子洲县委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

子洲法院裴家湾法庭:在红色热土上走好群众路线

立足新形势,创新“12345”工作新思路

面对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半工半农”生活新样态、人口高频流动新常态,新旧类型纠纷叠加的诉讼新格局。裴家湾人民法庭立足新局面,充分发挥新时代人民法庭的职能,将法庭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实践中总结出了“12345”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思路,即:坚持一条主线: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二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司法为民。探索三大机制:民间纠纷通报机制(也是法庭工作的亮点和核心)、信访合力化解机制、纠纷化解激励机制。夯实四项举措:一镇一“驿站”;一庭一“中心”;一月一“指导”;一村一“法官”;实践五种方法:纵向网格式、横向联调式、云端网络式、前沿指导式、一站服务式。按照这一思路,裴家湾法庭坚持就地立案、巡回审判,将多数民商事案件化解在基层,调解在基层,实现了案件结收比同比上升,受理案件数的同比下降。

子洲法院裴家湾法庭:在红色热土上走好群众路线

强化诉前引导,加大司法宣传力度

按照创建枫桥法庭的“12345”工作思路,法庭在立足矛盾纠纷上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一直挺在前面,将司法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法庭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德法结合。法庭辖区面临的都是一些基层群众,大部分群众对法律的了解少之又少,很多的纠纷是因为群众不懂法,不了解法律是如何规定,才导致矛盾纠纷不断恶化和复杂,所以在辖区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和普法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法庭在四辖区的调解驿站现场指导案件调解,现场进行普法释法。同时在乡村开展法律宣传,对一些乡村企业开展法治宣讲,让一些在乡村企业中误工的困难农民工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指导企业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通过事前对法律的了解,促进群众在签订劳务合同或生产、生活中产生纠纷,知道如何正确维权,即便是进入诉讼也能少跑路,节约诉讼成本,这样能使群众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生产、生活中来充实自己的钱袋子,进而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同时,在四辖区开展一些典型案件的巡回审理,邀请村组社区工作人员、群众旁听,耐心解答旁听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并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讲解,起到了很好的普法宣传效果,有效发挥了“巡回一案,教育一片”的职能作用。

【化解相邻关系纠纷案例】

2022年5月22日,裴家湾法庭利用周末时间,指导诉前化解辖区周某某与周某因宅基地产生的土地管理使用纠纷。在这起纠纷中,周某某与周某系本家成员,因周某某自家宅基地产生的土地管理使用生产纠纷,双方积怨多年,法庭联合裴家湾人民政府说理处调解员一同前往纠纷所在村,并邀请村相关负责人,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进行现场指导调解,从邻里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以及法律规定方面着手,以情理法理分析对双方进行劝导,详细讲解法律知识,最后,双方达成了和解。一场纠纷,未经诉讼程序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双方多年的积怨,从源头上得到了化解,有效地降低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恶化,促进邻里家庭的和谐稳定。诉前调解,可以快速、高效解决当事人矛盾,更帮助当事人节省一笔诉讼费用。一举多得的司法便民举措获得了当事人认可,达到了诉源治理的工作实效,让非诉调解成为人民群众化解纠纷的首要途径。

子洲法院裴家湾法庭:在红色热土上走好群众路线

创新便民多举措,为民服务做“加法”

裴家湾法庭一直坚持便民服务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秉承“便民、优质、高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诉讼服务中心硬件设施,落实“最多跑一次”的诉讼服务。并根据辖区群众民生特点,开展了“线上法庭”、“假日法庭”、“午间法庭”“夜间法庭”工作模式,保证农民不误农事,全方位加强巡回办案工作。2021年法庭利用“线上法庭”调解案件大约40余件,2022年截止5月底,利用“线上法庭”送达案件达到100%、调解案件25件。实现法律服务群众“零距离”,让电波来回“奔波”,真正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工作做细做实。今年以来,法庭为有效破解“送达难”,在采用电子送达、邮寄送达、上门送达的基础上,创建了“假日法庭”、“午间法庭”“夜间法庭”针对逃避送达或农忙时节、外出工作的受送达人,充分利用早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实行“上门”“错时”送达,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宗旨,令“送达难”成为历史。法庭创建多项便民服务举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问题,让司法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司法“速度”与“温度”,努力实现“小法庭大平安”!

【线上法庭案例】

2022年1月10日,法庭受理了子洲农商银行诉贺某某与安某夫妻二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案件受理后,通过电话联系涉案当事人确定了开庭时间。开庭当日,贺某某到庭表示愿意调解处理,但当事人安某因工作原因无法返回,于是裴家湾法庭利用法庭特色的“线上法庭”调解“路径”采取微信调解的方式与安某沟通,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并通过微信完成了调解程序的相关手续,案件以调解结案,纠纷得到圆满化解,从立案到结案仅9天时间,实现了高效便民。

裴家湾法庭将继续扎实推进“线上法庭”建设,全面提升便民利民服务事项,方便辖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说话,充分运用枫桥法庭建设成果,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多元化的司法服务。

子洲法院裴家湾法庭:在红色热土上走好群众路线

立足“评调判”,流程优化做“减法”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裴家湾法庭坚持把非诉机制挺在前面,形成“评调判”的工作新机制:“评”是指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风险评估,对所有的案件进行诉前风险评估和繁简识别,做好涉诉当事人心理疏导,让群众感到他的事有人管,法官对他的温情。通过引导、劝导调解,70%以上的当事人一般会同意进行诉前调解。“调”是指三调联动,法庭辖区四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1名调解员联合基层综治力量、扎根农村的“四支队伍”,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新乡贤力量,开展诉前初调,书记员同步跟进、法官指导把关。大量的赡养婚姻、人水出路、相邻纠纷案件得以诉前化解,避免了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判”是指的速裁审判,如果调解不能达成效果,法庭经过前期工作,审理过程更集中、程序更简化。进入诉裁程序的简单案件,当天立案、当天送达,进入速裁程序的案件5-7天即可开庭,15日内即可审结。通过“评、判、调”无缝对接,也实现了多元解纷、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繁简分流新格局,构建了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纠纷解决体系。

【速审案例】

2022年1月6日,法庭受理了一起郑某某与张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张某某因生意资金周转向郑某某借款5万元,后偿还了部分利息,经催要再未偿还本息。无奈,郑某某提起诉讼。承办人收到材料电话向双方联系了解案情,并沟通调解工作,张某某表示愿意调解处理,郑某某表示也同意调解,但其在西安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庭,本着保障当事人权益和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承办人通过一部电话和线上微信平台向双方沟通调解工作,让电波和数据来回奔波,当事人只需在家动动手指即可,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并于1月10日通过微信平台与郑某某完成了调解手续,从立案到结案只用了五天时间,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辛晓霞 韩存军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