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陕西榆林:粮食受旱面积达590余万亩!多举措严守粮食安全底线

来源:榆林日报 2021-09-14 09:57:45

原标题:榆林多措并举全力抗旱保粮,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绿色的蔬菜青翠欲滴,晶莹的葡萄挂满藤蔓,连片的马铃薯丰收在望……9月的榆林大地秋色宜人,乡村振兴主战场上迸发勃勃生机,田野上处处升腾着幸福生活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陕西省的“新粮仓”,榆林高度重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把农业作为立市之基,粮食总产不断增加,良种良法普遍适用,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特别是今年,面对严重旱情,全市上下着力谋划落实各项抗旱保粮措施,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一碧万倾。记者 杨彬 摄

全力以赴抗旱保粮

今年,榆林市春播入种面积达到1140万亩,超额完成预定任务。但进入6月份以来,降水偏少、高温天数多,导致全市旱情迅速发展,受旱面积590余万亩。面对旱情,榆林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把抗旱保粮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减轻旱情损失,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

“今年我种了50亩玉米,还好镇政府协调驻地企业送来‘及时雨’,给玉米浇水缓解了旱情。”8月4日,定边县杨井镇短涧子村村民王自彦说。

抗旱关键靠供水。旱情发生后,市水利部门和各县市区全面摸清各类水库、“五小”水利工程、抗旱引提调供水工程等各类应急水源供水能力,对有灌溉任务的29座水库、塘坝及各类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科学合理调度保灌保供;组织王圪堵、河口庙、中营盘等大中小型水库调水6060万立方米,缓解了9.8万亩耕地旱情;同时,大力组织引水、提水、调水,为近200万亩农田提供了灌溉保障。

榆林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出台抗旱应急种子补贴工作方案,指导农户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选择生育期短、抗旱性强的油葵、荞麦等作物进行补种和播种;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减轻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60万吨以上。

“粮”田变“良”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初秋时节,在榆阳区鱼河峁镇的鱼河农场,千亩马铃薯一望无边,长势正盛。2019年,鱼河农场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配套建设了国内领先的智能水肥一体灌溉系统。

“3200亩耕地的灌溉,现在只需要60个小时就完成了,全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水肥管理也更精准,由传统的浇地变为了‘浇作物’。”鱼河农场党委书记米海新说,项目区马铃薯亩产预计在5000公斤以上,每亩节本增效约950元,真正实现了高效节水、旱涝保收。

而在横山区响水镇的驼燕沟村,撂荒8年的山地通过建设宽幅梯田后,不仅让荒山披上了绿装,也让驼燕沟村有了新的种植产业。

据了解,目前榆林市已建成高标农田131.63万亩,项目区水、路、林、电等基础设施均得到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耕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让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富裕田。

当好粮食“保管员”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储备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榆林市不断充实粮食储备规模,加强粮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粮食监管监督,构建高质量粮食储备安全保障体系。

“十三五”期间,榆林市全面加强粮食储备设施建设,新建库容5.7万吨,智能化改造粮库13个,倡导绿色储粮,全市粮食仓储企业科学保粮率达到70%,“四无”储粮率达到90%,均达到国家中等以上标准;市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达到900万斤,县级为1243万斤,全市储备规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各级粮食企业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设立125个粮食收购网点,有效提升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在加快粮食产业发展进程中,我市还积极落实国家粮食收购优质优价政策,优质订单粮食达128.6万亩,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资金6500万元,在榆阳、靖边、定边、横山4个产粮县区建立7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全市建立9个粮油质检体系项目、9个“中国好粮油”项目,有效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榆林日报

记者:李志东 王疆瑜

  责任编辑:瞿永昊 国光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