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安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兰曦: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在基层开花结果

来源:文明陕西 2022-07-06 17:31:05

安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兰曦: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在基层开花结果

原标题: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在基层开花结果

文/安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 兰曦

安塞区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安塞实际,加强探索创新,努力使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目前,全区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均建立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整合阵地资源、激活志愿力量,着力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到村进户、见人走心,广大农村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工作进展

(一)整合各类资源,有效解决了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薄弱的问题。严格夯实镇(街)、村(社区)书记第一责任,全区117名镇(街)领导包抓117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点)。以区镇为主体,部门为补充,城乡统筹推进,建立起纵向涵盖区、镇(街)、村(社区),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法律法规服务、卫生健康服务和融媒体服务八大平台,实现“政策宣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康教育、体育健身”五个全覆盖。

(二)转换话语体系,有效解决了基层理论宣讲偏弱的问题。全区11个镇(街)的200余名宣传员转换话语系统、改进话语方式,融通理论话语与百姓话语,将党的声音以及各项惠农政策、富民信息、农业科技知识等通过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传递给群众。目前,117个村的“习语广播室”“政策小喇叭”等广播系统累计播放政策知识1000余条,生活知识1300余条,农业科技知识600余条,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三)推行文明实践示范员制度,有效解决了志愿者发动难调度难的问题。充分发掘、吸纳大批农村党员、道德模范、“五老”同志、科技能人、产业大户、本土乡贤、返乡创业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参照志愿者管理制度制定“示范员”认定嘉许奖励制度,以志愿服务时长为基础,以服务质量为依托,由所、站聘请为清洁庭院、勤劳致富、孝老爱亲、家庭教育、助人为乐、遵章守纪、自立自强等类型“文明实践示范员”,以此为基础进而评选认定聘请为“星级示范员”,不仅能不断壮大“示范员”队伍,更能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

二、工作内容

按照“月月有主题”要求,采取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等形式,实施思想铸魂、家风建设、文化惠民、环境改善、移风易俗“五大工程”,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坚持新思想到村户。以“习语金句广播”推动新思想到村户。利用“理论+”模式,通过“习语金句广播”“政策小喇叭”“百姓宣讲团”“一村一场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传为民利民惠民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重要理念、重大战略,农民群众都能脱口而出。

(二)坚持新风尚到村户。以乡风理事会推动新风尚到村户。一是建立乡风理事会制度。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整合了原村上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组建了乡风理事会,通过开展“乡贤好人说事”“老支书说事”“村民评理”等活动,老支书、老党员、乡贤能人成为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实践者、引领者。如建华镇龙安村在庙宇改造中,通过老支书说事,率先做通3名老党员和4名村干部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成为民间信仰场所整治的宣传员和先行者,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庙宇的改造。二是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感动安塞人物等群众性评选活动。评选出全国最美家庭3户,全国文明家庭1户,中国好人6人,陕西好人13人,延安道德模范及延安模范28人,市级文明家庭2户。并组建道德模范宣讲团,深入镇(街)开展巡回宣讲11场。三是不断加大道德典型宣传力度。在群众集中居住的街道、广场、院落先后设置“善行义举榜”200多块,构建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做好人的村风民风。四是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讲好了安塞家风故事。如把“植树造林一定会过上好光景!”作为家训的张莲莲家庭,革命家风代代传的曹凯家庭,五个孩子四个培养到清华北大的育人典范吴志保家庭,“好家风、好家训”带动了“好民风、好村风、好社风”。

(三)坚持先进文化到村户。以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化大篷车推动先进文化到村户。一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累计举办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陕北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80余次。二是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新时代文化大篷车”深入各镇(街)、村(社区)演出33场。放映农村数字电影100余场。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作了小戏(二狗系列剧·之三《二宝炫富》)、新创陕北说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谱新篇》、音乐快板《文明实践当先锋》等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三是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利用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音乐快板、小戏等地域特色的文艺形式,全面宣传新思想。四是全区11个镇(街)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体育比赛、腰鼓大赛、民歌大赛、绘画大赛、剪纸大赛、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四)坚持志愿服务到村户。以爱心暖民工程推动志愿服务到村户。以“百姓之家、精神家园”为主题,以“四爱工程”为载体,推动群众服务项目化、品牌化。一是实施“爱心暖民”帮扶工程。各镇(街道)、村(社区)和广大志愿者,通过“服务月”等形式,为群众提供农技、法律、扶贫、助残、调解、老龄、文化和信访等服务1000余次。妇联、民政、残联等部门开展了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困人员救助活动。二是实施“爱心公益”救助工程。以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重度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为重点,组织广大志愿者为他们打扫卫生、洗衣服、理发、送衣物等不同形式的“暖心行动”。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30多次。三是实施“爱心超市”激励工程。全区117个爱心超市全部推行了“善行挣积分,积分换实物”的正向激励机制,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农村公共设施、农村公益事业无人管、无人问的问题。四是实施“爱心环保”引领工程。我们把志愿服务活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有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志愿者开展“周一村庄清洁行动”,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挣积分,换取生活用品,给表现优秀的农户张贴“清洁家庭示范户”,群众环境保护和卫生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五)大力整治陈规陋习。一是大力倡导婚丧事新办简办。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红白喜事时讲排场,大操大办,盲目跟风,恶性攀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我们以沿河湾镇茶坊村为示范,充分发挥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合理约定村组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等。倡导仪式从简,反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二是大力倡导孝道文化,传承中华美德。针对农村孝道式微、有老不养的问题。我们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接受道德洗礼和文明熏陶,让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三是着力巩固民间信仰场所的治理成果。受传统观念影响,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严重污染了农村社会风气。我们结合民间信仰场所整治工作,邀请市社科联组织专家到安塞区开展了“百名专家进百村”社科普及宣传活动,共分期分批组织100名社科专家深入到全区117个村(社区)开展社科普及活动。

三、存在问题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除了经验和成绩,还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资源整合的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全依赖增量资源投入显然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做法,对于大多数村社来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是有一定基础的,但由于隶属问题,造成建设上的重复和使用上的不兼容。同时,现有资源利用的实效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地方活动场所建得好但内涵单薄,有的地方活动室多但人少。

二是队伍建设的问题。目前农村地区的志愿者不管是组织化程度还是志愿者数量都非常有限。有的地方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本就不完善,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以行政命令拼凑出临时性的志愿服务队伍,削弱了服务量,缺乏持续发展的可能。有的地方多头管理又使得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常常要疲于应付不同管理部门,影响了文明实践中心的有效运转。

三是志愿服务的问题。志愿服务在有的地方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需求错位难免发生。有的镇(街道)将五大服务板块生搬硬套,导致基层群众实际需求发掘不充分、供求不对称。有的镇(街道)由于缺乏反馈评价机制,志愿服务效果直接表现为基层群众用脚投票,志愿服务无法持久。

四是机制建设的问题。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仅是乡镇村社层面的工作,更是一个需要各部门进行协调联动的综合性工作。有的镇(街道)建设试点遇到了“无人服务”“无从服务”的尴尬,而这些问题无法单纯依靠镇(街道)村(社区)层级、或仅仅依靠牵头部门加以解决,文明实践场所建在镇(街道)村(社区),但实质运行涉及区级层面众多单位。

四、解决问题思路

直面这些试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进一步整改完善,才能推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基层开花结果。进一步注重资源整合,不断强化建设的有效性。

一要提升线下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倍增效应”。盘活激活区、镇、村的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统筹使用各类公共服务阵地,形成文明实践中心线下建设“有固定场所、有专人管理、有活动模式、有鲜明主题、有制度机制”,提升阵地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倍增效应”。

二要发挥线上平台载体综合使用效率,形成“乘数效应”。打破部门壁垒,按照服务类别,对电视大屏、网站、三微一端等媒体资源和各公共服务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打破实践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融媒体中心,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构筑“布局合理、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促进线上无限延伸,发挥各类平台载体综合使用效率,形成“乘数效应”。

三要推动纵橫融合,释放文明实践工作的“最大化效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纵向要延伸到底、横向必须覆盖广泛。在纵向建立协同机制,对人力、物力合理调配,实现中心、所、站的联动;横向重在功能整合,对各公共服务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进行功能整合,推动资源共享共建,促进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文明创建、文化惠民、融媒体中心建设等充分融合,释放文明实践工作的“最大化效应”。

来源:文明陕西

  责任编辑: 辛晓霞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