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咸阳“嘎子娃”:用汗水浇灌精彩

咸阳日报 2023-01-03 15:29:05

02

拿起银枪摆开架势他日复一日勤加练习。

原标题:咸阳“嘎子娃”:用汗水浇灌精彩

一杆银枪寒光闪闪,尖尖的枪头顶在喉咙处运气发功,只听“咔嚓”一声响,枪杆断裂,表演者喉咙完好无损。

2022年12月31日,在嘉惠电影里步行街老茶馆的简易舞台上,惊险、刺激、高难度的民间特技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表演者名叫张诏,因长相酷似电视剧的小兵张嘎,被大家亲切唤作咸阳“嘎子娃”。

28岁的张诏家住秦都区马庄街道小雅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上小学时父亲因一场车祸去世,家中生活一时陷入困顿。

张诏说,由于自小对文化课就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平时又比较调皮捣蛋,老师评语“哪儿有坏事就有张诏”,毕业后他没再上学,在亲戚的店里帮忙贴补家用。

机缘巧合他认识了咸阳脱口秀名人魏老根,并拜师学艺。

“我和师父一起演了一段双簧《能行娃》。”他说,师父在后面“谝”,他在前面做动作,搞笑夸张的表情再配上师父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得现场的食客们哄堂大笑。

本想着能就此吃上一碗“开口饭”,但因文化程度低无法独立创作。师父看了他强壮的体型后,建议还是转学民间特技并联系了相关老师指导。

2016年后,张诏开始跟着舞台车在甘肃、宁夏等地巡回演出,起初负责搭舞台暖场子,闲暇之余打拳、拉筋,练习刀枪棍棒等中华传统武术,并逐渐开始接触口中喷火、银枪刺喉、胸口碎大石等各种民间特技。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中国民间特技流传至今,表演者都经历了汗水和疼痛的洗礼,光鲜的舞台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

喷火的要诀在于喷的技术,口中先含上小半口煤油,用舌头把它们憋在靠近门牙的位置,手里拿着两根铁棍子(火叉),顶端裹上胶布,蘸一下煤油后点燃。

利用火苗的偏向判断风向,顺风站着,双臂直举,让铁棍子上的火苗稍稍高过头顶。摆好姿势,猛地把口中的煤油喷出来,煤油出口便化为雾状,油雾被火苗点燃,霎时间化成火团,能逾半米高。

张诏说,一般是从水练起,要喷成雾状,离脸部一尺来远的地方散开,不能让煤油从嘴角流出来。喷得越匀,火团越有型,喷得越散,火团越大。

相较于“喷火特技”用巧劲,掌握银枪刺喉着实需要费一番功夫,先用木制枪尖练,慢慢把喉皮处磨出一层茧子,枪杆儿一弯冲刺力就由喉部转移到了枪杆上去,弯度越大扎刺力度越小。

“刚学的时候想过放弃,但咬咬牙也就过来了。”当真正地步入这一行后发现,训练没有一天是不苦的,每天都要练腰、腿、胯和俯卧撑。

用他的话说,“腰、腿给劲,马步才能扎得稳,否则被银枪掀个跟头,舞台上就把人丢大了。”

“咱文化程度低,稍微好些的工作都干不来,掌握民间特技打造硬汉形象,挑战人体极限也是想真正走上舞台。”张诏说。

上午演出结束后,他回到位于七厂十字附近的一处出租房内,十几平方米的屋内,摆放着朴刀、长矛、宝剑等各种道具,墙上悬挂着一幅朋友赠的字画,上面写着“不负韶华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6年间,咸阳“嘎子娃”凭借着过硬的特技本领出演了微电影《母亲的一碗油泼面》,并在公益电影《穿工服的青春》中扮演“杀手”一角,获得多项爱心演员荣誉证书。

“我想将当下的一些流行元素融入传统艺术中,让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它、了解它,给更多观众带去欢乐。”张诏说。

来源:咸阳日报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石 文/图

  责任编辑:瞿永昊 刘书君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