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渭南:沃野田畴织锦绣 乡村振兴奏强音

来源:渭南日报 2022-08-08 15:37:28

原标题:沃野田畴织锦绣乡村振兴奏强音——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2元。

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

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4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5元。

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7.5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05元。

201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8.6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5元。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0.5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0元。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6.6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5元。

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7.6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5元。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9.8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1元。这一年,全市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全面达标。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5.8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4元。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十年的时间轴上,清晰地标注着渭南农业发展的进程,也鲜明地记录着乡村振兴的铿锵脚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举全市之力书写脱贫答卷,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跨越。在渭南奋进的十年征程中,民生福祉日益丰厚,乡村面貌愈加靓丽,致富之路越走越宽,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广袤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发展特色产业 促增收助脱贫

时下,正是黄花菜成熟采摘的季节,大荔县苏村镇的万亩黄花菜迎来了大丰收。这几日,溢渡村村民苏记虎和家人正忙着采摘成熟的黄花菜。虽然天气炎热,苏记虎心里却乐开了花,“今年收成好,价格美,现在已经卖了2000多公斤湿菜,平均7元左右,预计收完能卖2万多元。”

近年来,苏村镇将黄花菜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镇现有栽植面积约1.1万亩,亩产鲜菜约1500公斤,亩收入可达万元,预计今年全镇黄花菜产值约1.5亿元。

苏村镇的黄花菜产业是我市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以“3+X”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富平、蒲城奶山羊产业集群规模逐步壮大,富平奶山羊存栏量居全国县域之首;建成“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等11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水果年产值达260亿元,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5800多元。

建设美丽乡村 留住美丽乡愁

过去,如厕问题最让李振奇头疼。“家里以前是旱厕,老父亲上厕所的时候给上面放个椅子,不安全,也不方便。孩子们在城里生活习惯了,每次回老家上厕所也不适应。”李振奇说,“特别是夏天,厕所又脏又臭,苍蝇乱飞。”

李振奇是澄城县寺前镇北街村村民,2019年2月村里推行厕改,他第一个报了名。改造后的厕所,安上了坐便式马桶,贴上了整洁的瓷砖,做了吊顶,安了吸顶灯,这下李振奇再也不担心如厕问题了。

不仅如厕问题解决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美。李振奇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比城里美,孩子们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建设美丽家园,留住美丽乡愁,才能让农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力推进美丽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促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发展,着力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秦东“无差别化城乡”。目前,已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2个,澄城、蒲城被评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26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加速推进,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达到61个;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富平、合阳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提升治理能力 推进全面振兴

整洁的街道,葱郁的绿化带,气派的奶山羊产业服务中心……走进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优美的环境、欣欣向荣的产业让人眼前一亮。然而几年前,党定村还是个落后村,“十里烂党定”的名声让村里人抬不起头。

党定村距离盛产羊奶粉的富平县较近,村民有养殖奶山羊的传统,但过去都是在自家房前屋后散养三五只,不仅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还因为缺少技术,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低下。

2016年,党定村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引导养殖户扩大规模,规范养殖。建成了奶山羊养殖小区,与乳品企业签订收购协议,由公司保底收购,并且向党定村支付羊奶组织费。此举既解决了养殖户的“卖奶难”问题,同时还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如今,党定村建设了高产优质苜蓿种植基地,宏达、四通两个奶山羊养殖小区,奶山羊综合服务中心和鲜奶收购中心等配套设施,奶山羊养殖专业村框架基本形成,奶山羊产业年收益达上千万元,村集体收入近200万元。

村集体腰包鼓了,党定村又落实了“5:2:2:1分配机制”,对集体收入进行科学分配。50%用于脱贫户分红及村集体经济积累;2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投入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对各类文明典型、“星级文明户”等进行奖励,救济困难群众;剩下的10%,作为村干部考核奖励基金,调动其积极性。“我是‘三星级文明户’,还领到奖励了呢!”脱贫户党喜顺高兴地说。

党定村并非孤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以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设试点,推动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衔接;“村务公开周”“乡村说事日”,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174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深化了乡村文明建设;“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推进了移风易俗工作;各类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走进渭南,特色产业正迸发勃勃生机,群众腰包越来越鼓,美丽乡村越来越美。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辽阔的秦东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责任编辑: 辛晓霞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