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过年中国:强信心开新局 各地全力拼经济力争“开门红”

中国网 2023-02-06 11:32:11

春节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重要窗口。兔年春节期间,中国消费市场迎来2023年“开门红”。城市商圈客流量增多,热门景点游客量猛增,“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集中释放……新春消费新气象成为经济回暖的生动写照,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也为提振全球经济增添了信心。1月31日发布的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比上月跃升3.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释放2023年开年经济运行积极信号。大型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当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信心和人气都在恢复,必须抓紧时间乘势而上。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从中央到地方,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集结号”已经吹响。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重庆、陕西、甘肃等多个省市组织召开新春“第一会”,鼓士气、划重点,对新一年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大江南北,一大批重大项目签约开工,重大工程开足马力,随处可见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新年伊始,各地在加速奔跑中抢占先机,以新气象新作为奋力开新局、启新程。

新春“第一会”部署全年经济工作,亮出高质量发展“动员令”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开年经济形势对社会预期、市场信心乃至全年经济走势都具有重要影响。时不我待,春节假期刚过,各地第一时间召开新春“第一会”、举行调研活动,同时发布一系列重磅文件,既是立导向、划重点,为全年工作指向定调;也是鼓干劲、提信心,激励干部群众创造新的业绩。各地聚焦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依托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特征、经济发展状况,在扩大内需、促进投资、强化创新驱动引领、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城乡发展潜力等方面重点着力,部署全年经济发展工作,凝聚起“起步即冲刺、实干开新局”的磅礴力量,动员各地快速投入高质量发展。

1月28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并以视频直播形式开至全省各地市、县(市、区),参会企业超过500家,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是近年来广东省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会议充分反映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抓高质量发展的强烈责任感紧迫感,向全社会释放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会议提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扎实抓好“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坚持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等重大部署落实,全力支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1个地级及以上市委书记在会上立下2023年经济发展的“军令状”。例如,广州市计划2023年GDP突破3万亿元,增长6%以上,投资、消费、进出口要实现“三个1万亿”的目标。

1月28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围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到海淀区调查研究。尹力在调研时强调,开局即决战,抓好一季度工作尤为重要。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抓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谋划好促消费活动,不断扩大优质消费供给。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有序推进项目开工、复工,优化投资结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要强化重点行业支撑作用,巩固扩大金融、信息、科技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今年,上海新春“第一会”的主题是优化营商环境。1月28日,上海召开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征程上优化营商环境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当前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举措。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上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日《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从深化重点领域对标改革、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支持重点区域创新引领、加强组织保障等4个方面推出27大项、195小项任务举措。

1月28日,陕西省召开全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动员会,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表示,开展“三个年”活动旨在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全力推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据悉,2023年陕西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43个、年度计划投资4800多亿元,其中创新驱动、先进制造类项目占比37.5%、年度计划投资占比29%。一季度集中开工省市重点项目798个,年度计划投资2285亿元。

浙江、甘肃、江苏、安徽、河北等省份也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全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甘肃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喊出了“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抓发展”的口号;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分析,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浙江省委明确今年将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施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

各地项目建设干劲十足,产业提速开启奋斗新年

项目动起来,经济热起来。紧盯重大项目建设、抢抓重点产业布局、助力企业节后开工复产成为各地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落子。新春伊始,各地铆足干劲,出新政、签新约,大工程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工地一片繁忙,实干开启奋斗的兔年。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绿色低碳等领域,接连出台相关产业规划与配套政策,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的一年,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以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等为抓手,推动20个战略产业集群建设,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奔向发展的新蓝海。1月29日,广州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签约活动,460多个项目陆续开工、签约,主要涵盖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汽车产业链、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等领域,总投资超过6800亿元。其中,孚能科技、融捷锂离子电池、万洋科技众创城等344个产业项目开工签约,总投资5473亿元。同日,深圳今年首批26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295.3亿元。其中产业领域项目96个,总投资占比超过一半,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平湖智造园、前海深港创新产业园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广东全省已开工签约的重大项目超千个,投资总额超1.2万亿。

北京继续发挥稳投资作用,抓好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助力企业节后复工达产,为新年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1月31日,北京市2023年首批50个重大项目开工。项目聚焦现代化产业、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领域,总投资约486亿元。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将有160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700亿元。新的一年,北京将持续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等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标准推进中关村、昌平、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建设,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跃升。

在上海,一批大项目开工或签约,一系列发展新政策出台,以重大项目抢先机,以协同治理开新局。进入2023年以来,一个月全市已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1000亿元,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60多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率先取得“开门红”。1月3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2023年第一季度33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约316亿元,涵盖产业、住宅、市政交通、能源保障、生态环境、商文体旅、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2月1日,上海浦东新区举行“抢先机拼速度闯新路——2023年重大科技产业及配套项目首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集中签约及开工重大科技产业及配套项目共计146个,总投资额约867亿元。不仅如此,上海瞄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展开具体部署,抢抓时间、抢抓机遇,做大做优产业集群。1月29日发布的《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定新一轮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实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

2023年伊始,西安利好不断,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发展潜力和动力强劲。今年春节,“西安年”推出6大主题44大类1500余场次活动,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年文化IP,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国声智库、丝路国际智慧港、北京新影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城市漫步》(英文)杂志联合启动的“过年中国”文化惠民活动。在2月5日的元宵节之夜,一场盛大的焰火表演将在丝路科学城绚丽绽放,致敬每一位奋斗者和追梦人,满怀豪情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祝福。

2023年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破题之年。全市上下踔厉奋发,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抓好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建设,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1月28日,西安印发《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将制定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产业迅速壮大,力争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卫星应用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前瞻布局生命健康、脑科学、氢能与储能等一批未来产业。当日,建设者们精神抖擞重返工作岗位,迅速掀起新一年项目建设热潮。西安市一季度13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218亿元,年计划投资624.5亿元,涵盖了创新驱动、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和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推进、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保8大领域。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产业占比高、质量好、效益优,产业项目达到开工总数的47.8%,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66个,其中作为全省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将达到80亿元。将为西安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为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篇章展现更多担当,贡献更大力量。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2月3日,国声智库和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共建“自贸人才基地”,通过组建人才工作站、探索“一带一路”人才交流新机制等实际行动,为西安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及西安高新区“双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更好地发挥智慧生产力作用,赋能西安“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理委员会、国声智库、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和陕西蓝海风在西安共建“丝路国际智慧港”。丝路国际智慧港旨在打造集自贸合作、国际贸易、学术研究、文化交流、金融服务、品牌会展、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展示及转化为一体的智慧型综合服务平台,全力服务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建设,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国际合作,为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智力丝绸之路贡献智慧与力量。(作者: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智库专家、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智库研究员)

  责任编辑:瞿永昊 刘书君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