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考古专家王建新教授接受《丝路文明》杂志专访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2022-03-28 18:00:22

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并提到,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图片9

《丝路文明》2022年2月杂志封面

事实上,在过去的100年里,我国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考古人,排名领先的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给中国考古界贡献了不少优秀人才。

图片10

2015年,王建新教授指导中乌年青队员发掘工作

日前,《丝路文明》杂志和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联合专访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新。他长期从事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秦汉考古、西部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成果曾获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此外,在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访问期间,王建新的团队也正在撒马尔罕考古发掘现场紧张工作。习近平主席接见在乌中国企业代表、华侨、使馆工作人员等之前,单独接见了在乌开展工作的三家考古和文物保护机构的十五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王建新及其团队,足见领袖对丝绸之路开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图片11

2016年习近平接见照

在与王建新教授的访谈中,他向我们讲述了几十年来的国内外丝路考古经历。作为首支走出国门开展丝路研究的中国考古队的带头人,他认为“丝绸之路考古一定要有‘中国视角’”,这也是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发声、让中国丝路考古声音传遍世界的重要环节。

在丝路沿线,王建新与其团队用中国话语为丝绸之路的真实历史提供了实证资料和科学依据。他谈到,在如今各国经济相通、交通相通的情况下,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能促进民心相通。这不仅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交流合作的关键领域。

图片12

2017年6月9日,乌兹别克斯坦拉巴特遗址发掘现场,王建新教授团队向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介绍考古发现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王建新及其团队正在为之而努力。

最后,王建新说道:“在过去百年间,我们不断学习、逐渐积累,中国特色的考古理论和方法也慢慢成熟。但中国考古走出去还不到20年,所以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图片13

2001年甘肃马鬃山地区调查时与当地牧民合影

《丝路文明》杂志在2022年1月刊,以封面人物报道形式,将这些精彩访谈内容呈现给国内外广大读者。

作为承载着报道丝路国家及各民族文明成果,传播中华文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使命的社科类新闻期刊,《丝路文明》自创刊以来,以新闻观察者的视角,以弘扬千年丝路文明的愿景,致力于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宗旨,展示中华文化核心竞争力,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明成果,陆续推出大量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包括对中国首位“丝绸之路文化宣传大使”肖云儒、张骞第67代后裔张利军等的专访。

《丝路文明》致力打造集权威性、前瞻性、趣味性、专业性于一体的全媒体产品矩阵,实现杂志及其电子版、PC端网站集群、移动端新媒体、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大数据支持系统等全媒体的整合传播、融合发展。将深入报道更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明成果,为各国人民交流对话搭建桥梁,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织就纽带,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的文化互通,民心相通。(来源:《丝路文明》杂志作者凌晨)

  责任编辑:耿嘉 自渡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