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他们的是近千位具有国际视野、在国内外经历过大型科学项目评审的一流科学家,他们按照‘原创性’、‘重要性’、‘突破性’三个标准,对申报人进行评审。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采取严格的回避制度,同时对任何形式影响评审工作的不当行为“零容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监督委员会主席王志珍表示:“科学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工作,评审专家认真遵循遴选标准开展学术评价,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监督委员会认为,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评审工作客观公正,符合项目章程的各项要求。”
作为年轻的科研资助项目,“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也在持续优化。在评审机制上,今年的初审阶段进行了100%的海外同行评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潘建伟介绍说:“项目评审分初筛、初审和终审,我们实行了‘断开式评审’,避免同一批专家‘一评到底’。所以在项目的初筛和终审阶段,以国内专家为主进行,初审阶段则由海外专家进行,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体现多样化的科学品味,同时避免人情利益等关系的影响。
同样的优化也体现在项目开放周期的调整。施一公介绍说,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开放“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三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将于2025年开放申请。
“经过过去多年努力,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积累了一批自由探索的优秀科学家,因此,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在设立之初的2022和2023年连续开放,回应了科学界期盼。经过两次遴选,104人入选。经过科学委员会认真讨论和总结经验,尊重科学人才成长的规律,坚持入选研究员的高标准,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计划在2025年再向科学界开放申请,并形成每两年开放一次的长期制度。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更加符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支持的初衷和初心。”据介绍,截至2023年10月,腾讯已将100亿元人民币现金全部捐赠至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十年内,将通过“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支持200到300位杰出科学家。”
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灵活性优势
有人购买了渴望的科学设备,有人招募到优秀的研究助理,有人组织起顶尖国际学术交流……在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员们正在全力开展工作。
社会资金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申报时鼓励科学家提出梦想,也体现在实施时资助强度大、自由支配度高,给予研究员们完全的科研资源支配权和研究路线选择权,一切都从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和基础研究客观规律出发。“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灵活性的优势,探索成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有益补充,为研究员“十年磨一剑”创造安稳的科研环境。
在经费支持之外,“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也为研究员们提供着跨学科、跨地域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全新机会。2023年9月,首届“新基石科学会议”举行,这是以“新基石研究员”为核心的非公开的学术活动,研究员们在会议上分享自己科研想法甚至未发表的工作。参加会议的首期“新基石研究员”胡海岚表示,项目不仅仅是经费支持,更重要地是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和合作的科研环境。
“未来的10-20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离不开基础研究‘从0到1’的突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因此,我们通过‘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聚焦原始创新,呼应国家发展需要,最终助益人类福祉的提升。”